大地闭门早,中宵谁倚楼?
高寒不可逼,霜气亘天流。
潭影蛟龙警,山空鹳鹤愁。
梅花三万树,我欲梦罗浮。
大地闭门早,中宵谁倚楼?
高寒不可逼,霜气亘天流。
潭影蛟龙警,山空鹳鹤愁。
梅花三万树,我欲梦罗浮。
这首诗《寒月》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冬夜月色下的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景象。
首句“大地闭门早”,以“闭门”比喻夜晚降临,形象地描绘了夜幕的降临,给人以深沉宁静之感。接着,“中宵谁倚楼?”一句,通过设问,引出孤独与寂寞的情绪,仿佛在问世间有谁能够在这深夜中独自行走或倚楼远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高寒不可逼,霜气亘天流。”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肃穆,霜气弥漫,仿佛连天空都流淌着寒冷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冷峻而深远的氛围。
“潭影蛟龙警,山空鹳鹤愁。”诗人将目光转向水潭与山林,通过“蛟龙警”和“鹳鹤愁”的描写,赋予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暗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在寒冷之夜的不安与忧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梅花三万树,我欲梦罗浮。”诗人以梅花作为意象,不仅描绘了冬日里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梦罗浮”这一典故,暗含了诗人渴望逃避现实、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寒冷冬夜的景象,既有自然景观的壮美,又蕴含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情趣。
高楼临广路,朝日丽绮疏。
美人盛容饰,凝涕倚踟蹰。
踟蹰长太息,愁思郁烦纡。
愁思知何为,自言惜离居。
将期岁暮返,忽历三载馀。
昔如春园花,今若秋水蕖。
盛年讵可再,独宿谁与娱。
思逐北风翔,相从千里馀。
中途傥相失,浩叹何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