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诗中,诗人回忆起在建城市的日子,那里生活热闹,日夜都有盐酒声。他感叹夏季雨水过多,似乎天漏不止,冬季却能听到雷声,暗示地域的异常。家人每日都催促他回归故乡,但他为了朝廷事务,一去就是七年,未能返回。他在建城暂居,借此诗记录下过去的经历和感慨。
诗中的“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描绘了往昔生活的世俗繁华,“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则寓含了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环境异样的感触。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仕途抉择的内心矛盾。整体风格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深沉与内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