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髻吹笙,弓衣绣蝶,老辈风流如此。
凭几笔、云林淡墨,便皴出江南烟水。
料诗情、祇在青山,浑不似、朝罢归来花底。
更傍柳添鸦,背枫摇橹,尽在霞头烟尾。
试认先生行卷里。把岚翠溪光,做成乡思。
人家外、明漪几曲,行吟处、梅花十里。
祇恩深、尚恋承明,纵梦绕平泉,忍商归计。
剩画里吴装,青帘篾舫,小现五湖心事。
花髻吹笙,弓衣绣蝶,老辈风流如此。
凭几笔、云林淡墨,便皴出江南烟水。
料诗情、祇在青山,浑不似、朝罢归来花底。
更傍柳添鸦,背枫摇橹,尽在霞头烟尾。
试认先生行卷里。把岚翠溪光,做成乡思。
人家外、明漪几曲,行吟处、梅花十里。
祇恩深、尚恋承明,纵梦绕平泉,忍商归计。
剩画里吴装,青帘篾舫,小现五湖心事。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通过对叶香士《小沤波馆诗意画册》的题词,展现了作者对画中景致的细腻感受和对潘星斋侍郎的深深敬意。词中的“花髻吹笙,弓衣绣蝶”形象生动,展现出老一辈文人雅士的风流韵致。接着,作者通过“云林淡墨”、“江南烟水”等词语,勾勒出水墨画般的江南景色,暗示诗人的诗情画意都融入了这山水之间。
“青山”、“花底”、“柳添鸦”、“背枫摇橹”等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动态与生机,而“霞头烟尾”则增添了梦幻与朦胧之美。词人将目光转向画中的先生,称赞其作品能唤起乡愁,明漪、梅花、岚翠溪光,皆是乡思的寄托。
“恩深”、“承明”、“平泉”等词,暗指朝廷的恩遇和官场生活,然而词人仍怀念着画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即使身在仕途,也渴望回归自然、寄情山水的愿望。最后,“吴装”、“青帘篾舫”、“五湖心事”等描绘,更是点出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词人内心的湖海之志。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画为引,寓言寄情,既有对画作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樊增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开轩对秋月,皎若白玉盘。
光辉上下澈无际,洞然八极天地宽。
山河微茫影可识,拂云桂树常团团。
太虚无尘万籁净,玉绳璀璨金波寒。
是时秋气澄,俯仰皆奇观。
灵台湛湛俗不染,坐与月色相盘桓。
念昔少小家西陲,爱此明月同襟期。
黔南蓟北行欲老,惟有明月长相随。
月轮万古行乾坤,年年常阅秋与春。
平生双眼炯如月,阅人富贵兼贱贫。
谁其胸中如月明,烦卿一阅世上人。
孟冬寒气肃,霜叶坠纷纷。
把酒别故人,含情睇征轮。
忆子初升时,永乐第二春。
简入丝纶阁,一见心相亲。
于时几务殷,旦夕翰墨勤。
开口见肺肝,躬劳迈群伦。
两京三十载,恭事四圣君。
方来未壮龄,鬓毛忽成银。
幡然辞宠禄,归偶击壤民。
失足遇一跌,观过知其仁。
平生恻怛心,倾家振饥贫。
九重嘉行义,自天荣命新。
万里谢彤庭,兴逐南飞云。
峨峨金华山,流泉下潾潾。
梧竹荫我屋,白石为我邻。
于兹坐閒逸,超超绝尘氛。
重晤当何时,安常以自珍。
结缨二十载,素发忽盈簪。
才薄识且疏,驱驰百不任。
忧虞积怀抱,流尘暗衣襟。
潇散此谁与,结庐在幽深。
危峰叠苍翠,灌木郁成阴。
奔泉泻石涧,浮岚掩遥岑。
骀荡时物荣,交交响春禽。
趣与清景会,而无尘俗侵。
窗中南华篇,流玩以澄心。
相知一二辈,囊琴亦来寻。
更迭为我弹,泠泠皆雅音。
怡然乐吾天,抚卷心为歆。
俛首发长叹,怅然兴越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