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尽积水,长淮多奇峰。
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客行未可归,敝裘那得重。
寒气搜病骨,清潭貌衰容。
远游有滞念,将老无欢悰。
故国渺万里,去此嗟谁从。
平楚尽积水,长淮多奇峰。
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客行未可归,敝裘那得重。
寒气搜病骨,清潭貌衰容。
远游有滞念,将老无欢悰。
故国渺万里,去此嗟谁从。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两岸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平楚尽积水,长淮多奇峰”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淮河两岸的自然风光,水天一色,波光粼粼,远处山峰奇特,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卷。
接着,“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两句,通过夜晚的月光和冬日的风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沉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时间的流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客行未可归,敝裘那得重”表达了诗人作为旅人的无奈与困顿,远离故乡,衣衫破旧,无法换新,这种境遇不仅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孤独与挣扎。
“寒气搜病骨,清潭貌衰容”进一步揭示了诗人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痛苦,寒冷侵袭着虚弱的身体,镜中的面容也显得苍老憔悴,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艰辛与岁月的无情。
“远游有滞念,将老无欢悰”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对过去的怀念,远方的旅途充满了不确定,而即将步入老年,却找不到任何快乐的源泉,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故国渺万里,去此嗟谁从”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遥远的故乡似乎遥不可及,独自一人在这陌生的土地上,不禁让人感叹,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自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外在世界的描绘,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
妆镜韶华,牙签名品,惯看培养经年。
何年曾见,槁叶散芳妍。
知是毗耶坐客,三生梦、犹有情缘。
熏香手,融霞晕雪,来占百花前。嫣然。
谁为笑,珠围翠绕,且共流连。
待诗中偷写,画里真传。
绣帽拥霜凝紫塞,琼肌莹,春满温泉。
新声在,梁园异事,并记玉堂仙。
问柳寻花,津桥路、年年寒节。
佳丽地、梁园池馆,洛阳城关。
白鹤重来人换世,凄凉一树梅花发。
记水南、昨暮赏春回,今华发。金缕唱,龙香拨。
云液暖,琼杯滑。料羁愁千种,不禁掀豁。
老眼只供他日泪,春风竟是谁家物。
恨马头、明月更多情,寻常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