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炎氛减,空堂起清凉。
萧萧野风声,淡淡孤月光。
晚睡梦亦短,常苦秋夜长。
停灯览群书,坐以待未央。
鸡犬互争栖,邻里舂黄粱。
中夜寂无喧,蟋蟀鸣我傍。
雨后炎氛减,空堂起清凉。
萧萧野风声,淡淡孤月光。
晚睡梦亦短,常苦秋夜长。
停灯览群书,坐以待未央。
鸡犬互争栖,邻里舂黄粱。
中夜寂无喧,蟋蟀鸣我傍。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平和。首句“雨后炎氛减,空堂起清凉”直接点明了主题,雨后的清凉之感,不仅体现在物理环境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接下来,“萧萧野风声,淡淡孤月光”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风声的“萧萧”与月光的“淡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晚睡梦亦短,常苦秋夜长”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夜漫长难捱的无奈。接着,“停灯览群书,坐以待未央”则展现了诗人夜读的情景,通过这一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内心的专注。最后,“鸡犬互争栖,邻里舂黄粱”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鸡犬争栖的生动场景与邻里舂米的声音,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活气息,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中夜寂无喧,蟋蟀鸣我傍”则是对夜晚最深处的描绘,通过蟋蟀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与生命的活力,形成了动与静的和谐统一。整首诗通过对雨后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