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士开樽当友呼,怜渠能傲不能谀。
殿春芍药殿秋菊,同样头衔骨分殊。
逸士开樽当友呼,怜渠能傲不能谀。
殿春芍药殿秋菊,同样头衔骨分殊。
此诗《赋菊柬方耕霞丈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对比芍药与菊花,表达了对菊花傲骨精神的赞美和对谄媚行为的批判。
首句“逸士开樽当友呼”,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在宴席上举杯相邀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怜渠能傲不能谀”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菊花的偏爱,认为菊花能够保持高洁的品格,不向权贵献媚,这是对菊花傲骨精神的肯定。
下半部分“殿春芍药殿秋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春天盛开的芍药与秋天绽放的菊花进行比较。芍药作为春天的代表,虽然美丽,但往往伴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零;而菊花则在秋天独自绽放,不畏严寒,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菊花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独特之处——即使在寒冷的秋季也能保持自己的风骨。
最后,“同样头衔骨分殊”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的“头衔”可以理解为象征地位或荣誉的符号,而“骨分殊”则强调了内在品质的不同。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表面上拥有荣耀,但实际上却丧失了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的批判,同时也对菊花那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本色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菊花与芍药的对比,以及对不同品格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和对谄媚行为的反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个人品德和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河洲浅水笼银沙,高柳隔岸排晨衙。
湿云晴旭互吞吐,时复映空飞雨花。
人间岁月总能几,三年不到先生家。
诸孙迎拜肃有礼,别时稚语犹轧鸦。
不知甘露何日降,亲见紫芝团玉葩。
山林朝市各有适,如痛须抑痒须爬。
羊羹鼋炙岂不美,陆羽独好山中茶。
惜哉祢衡傲一世,营门乃作渔阳挝。
先生归来万事足,耳目所及堪吁嗟。
尊前有酒便一笑,不用导引吞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