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
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
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
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
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这首诗《戊午吟(其二)》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生与宇宙的真理。诗中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阐述了“无为而治”的道理,即事物的发展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应人为强加干预。
首句“莫为为者是真机”,开篇即点明主旨,告诫人们不要过度干预事物的发展,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让事物按照其内在规律运行。接下来,“稍著安排便已非”进一步强调,任何人为的安排或干预都会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导致偏离原本应有的轨迹。
接着,诗人以桃红李白、鱼跃鸟飞的自然景象为例,说明万物各具其性,各得其所,无需人为干涉。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的隐喻,暗示人们应当尊重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遵循内心的本真,追求和谐共生。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两句,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与追求。诗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才能达到微妙的境界,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洞察,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最后,“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总结全诗,指出古今人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的种种错误,根源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和遵循事物的本然规律。诗人通过这一观点,呼吁人们回归本心,摒弃偏见,以更纯粹、更真实的态度面对世界,实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智慧。高攀龙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遥峰苍苍白云白,红树黄花间秋色。
三径曾寻蒋诩居,一区尚忆扬雄宅。
十年不见鹤田翁,远水长山入梦中。
凉飙散荣远林静,微雨湿衣空翠浓。
先生见客幡然出,发短眉长眼如漆。
穷高极厚作千年,虚往实归凡几日。
画图绝似鹤田秋,不许同行只独游。
黄绮正须天子召,巢由底用世人求。
澶州城头河水浑,南城北城如虎蹲。
当年辽师犯几甸,烽火照夜惊边尘。
庙堂大臣惟肉食,幸南幸北俱身利。
臣琼历练老知兵,臣准忠肝陈谠议。
九关半夜一鸡鸣,大驾南征诏书出。
虎臣武将争骏奔,龙旌豹尾如星屯。
六军野宿犯霜雪,万乘露次昭风云。
金节翠支光六辔,黄盖城头压妖彗。
天戈晓渡国威张,神箭星驰贼酋殪。
重瞳一顾转乾坤,万岁山呼震天地。
辽人气慑不敢当,稽首俯伏称诚惶。
三边清宁海波霁,四野桑麦纷牛羊。
至今惟有莱公庙,箫鼓年年歌岁康。
深巷何窈窕,端居掩柴荆。
素心每无欲,寡朴轻浮荣。
虑尽默自守,神清淡忘形。
危坐白日晚,疏林微雨晴。
开窗幽鸟啼,蒲阶芳草青。
焚香卷丝桐,爱此销尘缨。
孤云野鹤唳,绝壑流泉鸣。
高怀旷而婉,雅音谁复听。
古人良已久,寸心千古情。
东阁官梅动诗兴,多才依旧能潦倒。
绝笔长风起纤未,乱插繁花向晴昊。
却德年年人醉时,千朵万朵压枝低。
不知明月为谁好,武陵春树他人迷。
中夜起坐万感集,山鬼㗀嚘雪霜逼。
岁暮穷阴耿未已,临风三嗅馨香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