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门行送刘学正赴陜州》
《三门行送刘学正赴陜州》全文
明 / 邵宝   形式: 古风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西来,东行万里到陜郡,有石横亘势欲回。

天教禹凿三门开,百川风雨万壑雷。

下孰为之挽,上孰为之推。

当时神禹何不一凿去,留此险阻胡为哉。

玄敬为予言,神门在中人北际,鬼门居南不可济。

水争石斗两无情,地险天生难尽弃。

乾坤万古一奇观,节宣亦为狂澜计,不然下此复有底。

柱山形如滟滪当江间,应愁一倒不复还。

识者观风似观水,作人之道固如此。

寥寥古调数千年,青眼高歌对吾子。

(0)
鉴赏

这首《三门行送刘学正赴陕州》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通过描绘黄河三门峡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与人类智慧的深刻思考。

首句“君不见黄河之水从西来”,以黄河的磅礴气势开篇,引出对三门峡的描述。接着,“东行万里到陕郡”展现了黄河的漫长旅程,而“有石横亘势欲回”则描绘了三门峡中巨石横立、水流受阻的壮观景象。诗人以“天教禹凿三门开”赞颂古代大禹的治水功绩,同时提出疑问:“下孰为之挽,上孰为之推。”这不仅是对自然力的赞叹,也是对人类改造自然智慧的肯定。

“当时神禹何不一凿去,留此险阻胡为哉”一句,表达了对历史选择的反思,既是对自然险阻的感慨,也是对人类决策的深思。随后,诗人引用“玄敬为予言,神门在中人北际,鬼门居南不可济”来进一步描述三门峡的地理特征,强调其难以逾越的险峻。

“水争石斗两无情,地险天生难尽弃”揭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也赞美了大自然的壮美。接下来,“乾坤万古一奇观,节宣亦为狂澜计,不然下此复有底”则表达了对三门峡这一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最后,“柱山形如滟滪当江间,应愁一倒不复还”形象地描绘了三门峡的险要地形,预示着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识者观风似观水,作人之道固如此”则引申至人生的道理,指出观察自然现象如同理解人生,需要智慧和深思。

“寥寥古调数千年,青眼高歌对吾子”以古人的智慧和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后世的期许和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

综上所述,《三门行送刘学正赴陕州》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更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邵宝
朝代:明

邵宝(1460-1527)字国宝,号二泉,江苏无锡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为江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庄。文典重和雅,诗清和淡薄。著有《简端二馀》《慧山记》《容春堂集》等。
猜你喜欢

愁雨

烟雨重重宿鸟惊,惜花愁听落花声。

只今闺阁应寥寂,还忆亭台芳草生。

(0)

闻子规

忽听啼鹃柳外飞,声声相唤不如归。

人归何似春归易,芳草萋萋送落晖。

(0)

读元遗山集四首·其三

希颜投老殢吟身,华屋高资入劫尘。

喜见云山能动色,崧邱僵卧太愁人。

(0)

偶成·其二

立法先亲贵,危言倚诤臣。

匪躬忧独切,信道谅弥伸。

湛剑留犀槛,欧刀迟玉津。

正嗟如晦久,不已曙将晨。

(0)

和艺风上巳新园作韵·其一

林园旷郊野,修途带郛郭。

巾车独还往,冠盖谢束缚。

须眉入疏古,有晬容渥若。

高怀此澹宕,微生愧摇落。

请歌招隐篇,吾亦专一壑。

(0)

水亭夜望

野气日沈夕,清光照独游。

萤专草阁夜,蛙王野棠秋。

残月犹明水,疏星欲倚楼。

苍茫云壑外,何处隐灵虬。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