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四》
《回波乐·其四》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但令但贪但呼,波若法水不枯。

醉时安眠大道,谁能向我停居。

八苦变成甘露,解脱更欲何须。

万法归依一相,安然独坐四衢。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其四)》。王梵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佛教中的智慧与解脱之道。

“但令但贪但呼”,开篇即以“但”字强调,表达了一种随缘而行的态度。这里的“贪”和“呼”并非指物质欲望或呼唤,而是引申为追求和呼唤内心的智慧与真理。诗人认为,只要能持续地追求和呼唤智慧之水,就能保持心灵的滋润,不会干涸。

“波若法水不枯”,“波若”是梵语,意译为“智慧”。诗人将智慧比作永不枯竭的法水,形象地表达了智慧的丰富与持久。这句诗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它如同生命之源,永远滋养着心灵。

“醉时安眠大道,谁能向我停居”,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追求智慧的过程比作饮酒后的沉睡,暗示在享受智慧带来的宁静与满足的同时,也需警惕外界的干扰。诗人提出的问题“谁能向我停居”,则是在强调,真正的智慧追求者,会坚守自己的道路,不受他人影响。

“八苦变成甘露,解脱更欲何须”,“八苦”指的是佛教中人生常有的八种痛苦,如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等。诗人将这些苦难转化为甘露,意味着通过智慧的引导,可以将痛苦转化为成长与解脱的力量。后半句“解脱更欲何须”则表达了对解脱的追求,认为一旦达到解脱的状态,无需再寻求更多的东西。

“万法归依一相,安然独坐四衢”,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追求过程的核心思想。万法归依一相,即所有的现象最终都归于同一本质,强调了万物皆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安然独坐四衢,则是说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王梵志对于智慧、解脱和内心平和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内心的觉醒与自由。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溪馆夜坐·其二

开门无远近,淡漠孤烟生。

林光火乍迸,短桥人独行。

众鸟方归息,草虫时一鸣。

溪流杂雨响,断续间疏更。

(0)

过牛渚温太真然犀处

地岫滔东溟,天倾荡南纪。

混沌想初辟,微茫天为理。

元气互吐欱,谁能测终始。

水族并流形,万象纷呈诡。

鲛室胡扃闭,龙宫孰造址。

坤元何糺轧,真采或韬閟。

兹理自茫茫,笑彼然犀子。

(0)

甘茂才园林·其一

西郭园林好,编篱自一家。

江山排锦绣,城市足烟霞。

弦管莺声出,琅玕凤尾斜。

客来频载酒,中有四时花。

(0)

长门怨

寂寂长门夜,空阶月正侵。

泪将黄叶堕,愁并绿苔深。

大禁钟初歇,昭阳梦屡沉。

相如工作赋,谁为致黄金。

(0)

公无渡河

公无渡河,河水深。白浪如山,昼常阴阴。

公无渡河,河怪多。泣鲸鲵,舞蛟鼍。

虽有剑阁崚嶒削天立,王遵之驭犹可叱,终不如河浩浩变态莫测。

噫,公无渡河。

(0)

送瑞石张太史使梁

朝趋载笔侍长杨,夕捧天书出建章。

正睹储星天际耀,还瞻宸渥日边翔。

川原半绕函关道,驿路遥临紫塞傍。

到日诸侯应授简,马卿词赋已游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