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人慧业美人风,玉树金荃尚欠工。
雪满溪山寒澈骨,回头忽见万花红。
才人慧业美人风,玉树金荃尚欠工。
雪满溪山寒澈骨,回头忽见万花红。
此诗《论诗(其十)》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对“才人慧业美人风”这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与审美追求。
首句“才人慧业美人风”,巧妙地将才华横溢的文人比作具有智慧与艺术魅力的女性,暗示了文学创作中情感与智慧并重的重要性。这里的“慧业”不仅指智慧的运用,更包含了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创造。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强调了文学作品应具备的内在美和外在魅力,以及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与智慧火花的碰撞。
次句“玉树金荃尚欠工”,进一步阐述了文学创作的高标准与追求。玉树金荃在这里象征着高雅、珍贵的文学作品,但诗人却指出即便如此,仍需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这不仅是对已有成就的谦逊态度,也是对文学创作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的体现。
后两句“雪满溪山寒澈骨,回头忽见万花红”,运用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文学创作中情感与审美的转换。前一句描绘了一幅寒冷、静谧的冬日山水图,象征着文学创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孤独与挑战;而后一句则以“万花红”突然出现,寓意在克服困难、经历挑战之后,文学作品能够绽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之花,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这种情感的转折,既是对文学创作艰辛历程的肯定,也是对最终成果美好愿景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文学创作的本质、追求与实现,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邃思考。
劲节刚姿,谁与比、岁寒松柏。
几度欲、排云呈腹,叩头流血。
杜老爱君□谩苦,贾生流涕衣空湿。
为国家、子细计安危,渊然识。英雄士,非全阙。
东南富,尤难匹。却甘心修好,无心逐北。
螳怒空横林影臂,鹰扬不展秋空翼。
但只将、南北限藩篱,长江隔。
晓风清暑,映湖光如练,山光如染。
十里荷花香满路,飞盖斜敧妆面。
一叶扁舟,数声柔橹,陡觉红尘远。
六桥三塔,恍然图画中见。
因念当日三贤,两山佳处,应也经行遍。
琢月吟风无限句,景物随人俱显。
贺监风流,玄真清致,我亦情非浅。
渔蓑投老,利名何用深羡。
帕子分香,罗巾拭泪,别来时、未觅凄惶。
上得船儿来了,刬地凄凉。
可惜花前月里,却成水远山长。
做成恩爱,如今赢得,万里千乡。
情知这场寂寞,不干你事,伤我穷忙。
不道是、久长活路,终要称量。
我则匆匆归去,知你且、种种随娘。
下梢睚彻,有时共你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