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泉自泣石厓销,度壑寒云去未遥。
松畔茯苓无处涘,倒骑黄犊自吹箫。
幽泉自泣石厓销,度壑寒云去未遥。
松畔茯苓无处涘,倒骑黄犊自吹箫。
这首明代诗人胡安的《衡岳杂兴》描绘了一幅山中清幽的画面。首句“幽泉自泣石厓销”,以泉水在岩石间潺潺流淌,仿佛在低声哭泣,形象地展现了山间的静谧与凄清。"石厓销"三字,暗示了泉水侵蚀崖石的力度,也寓含岁月流转的意味。
次句“度壑寒云去未遥”,进一步描绘了山谷间的景象,寒云缭绕,似乎离诗人并不遥远,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空间感。这里的“度壑”和“寒云”,都烘托出衡岳山的高峻与气候的清冷。
后两句“松畔茯苓无处涘,倒骑黄犊自吹箫”,诗人笔触转向松林边的茯苓生长,暗示山中的自然生机。"无处涘"形容茯苓生长繁茂,难以穷尽,显示出山林的丰饶。最后,诗人以自己“倒骑黄犊”、悠然吹箫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逍遥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衡岳山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从公城上来,秋近绝纤埃。
楼古秦规在,江分蜀望开。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
陪赏今为忝,临欢敢诉杯。
倚郭难为宰,非君即有私。
惟凭野老口,不立政声碑。
苦甚求名日,贫于未选时。
溪山竟如此,利得且吟诗。
梁园纵玩归应少,赋雪搜才去必频。
板落岂缘无罚酒,不教客右更添人。
岩石在朱户,风泉当翠楼。
始知岘亭赏,难与清晖留。
馀景淡将夕,凝岚轻欲收。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