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
《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疾风吹雨满征衫,陆走川行两不堪。

尘事萦人心事远,濯缨何必在江潭。

(0)
鉴赏

这首诗《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海上遇风雨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疾风吹雨满征衫”,开篇即以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意象展现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疾风骤雨打湿了行人的衣衫,营造出一种急促、紧张的氛围。这里的“征衫”不仅指外衣,也暗含旅途劳顿之意,暗示了诗人的奔波与艰辛。

次句“陆走川行两不堪”,进一步描述了风雨中无论是陆地还是水路都难以忍受的情景。这里“陆走”和“川行”分别指陆地行走和水上航行,诗人将两种不同的出行方式并置,强调了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上,恶劣的天气都给行进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第三句“尘事萦人心事远”,转而从内心情感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风雨不仅影响了外在的行动,更扰乱了诗人的心绪。尘世的琐碎事务缠绕心头,使得本就因风雨而烦躁的心情更加遥远、难以平静。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凸显了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的紧密关联。

最后一句“濯缨何必在江潭”,则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的思考。诗句中的“濯缨”源自古代典故,原指洗帽带,后引申为洗涤心灵、追求高洁之意。“江潭”则指江边的水泽之地。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是否一定要在江边的水泽之地才能进行心灵的洗涤?这实际上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反问,暗示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地点或形式,而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心灵净化。

综上所述,《五月五日海上遇风雨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塞外秋兴二首·其二

驻跸依林麓,风多野水鸣。

旌旗飘暮霭,铙吹咽边声。

鸡塞霜逾白,龙沙风更清。

却看行殿外,诸部尽欢迎。

(0)

运河舟中二首·其二

解缆放中流,晨光漾桂舟。

远村烟淡淡,野老意悠悠。

抛粒游鱼聚,依萍乳鸭浮。

水天同一色,疑是泛瀛洲。

(0)

悼亡百绝句·其八十七

偶闻虞俗捣年糕,冬至阳生屈指遭。

犹忆前时谆瞩付,饷宾荐祖为谁劳?

(0)

悼亡百绝句·其三十三

予生九战浙秋闱,供应烦卿想入非。

前度忽萌偕隐愿,慰情无复到慈帏。

(0)

悼亡百绝句·其三十

苏台屡过辄迷津,拙政园迎夏景新。

彷佛西湖游侍母,荷花香里话前因。

(0)

松钗

历乱苍髯集翠攒,荆钗虽异可齐观。

融成云外簪花格,压尽人间士女冠。

高挹枝头应接凤,斜穿股影讶飞鸾。

无多林下针芒露,相与同心到岁寒。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