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索山头根未枯。天台移作美人都。
霏微映水霞千片,旖旎含风锦万株。
穿屈戍,点屠苏。千年结子解偷无。
若教王母而今见,唤作徐卿第一雏。
度索山头根未枯。天台移作美人都。
霏微映水霞千片,旖旎含风锦万株。
穿屈戍,点屠苏。千年结子解偷无。
若教王母而今见,唤作徐卿第一雏。
这首《鹧鸪天》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度索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与赞美。
首先,“度索山头根未枯”,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度索山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上的植物尚未凋零,展现出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接下来,“天台移作美人都”,将天台山比喻为美丽的女子,巧妙地将地理景观与人文情感相融合,赋予了山林以生命和情感。
“霏微映水霞千片,旖旎含风锦万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景色的美丽。水面上映照着千片霞光,如同织锦般绚丽多彩;山林间随风摇曳的树木,仿佛是万千锦绣在空中飘舞,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图。
“穿屈戍,点屠苏”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山中的小径比作屈戍(一种古代的门环),而“点屠苏”则可能是指山间的野花或草木点缀其间,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千年结子解偷无”一句,表达了对山中果实的期待与好奇,似乎在暗示着某种神秘或未知的发现即将揭晓。
最后,“若教王母而今见,唤作徐卿第一雏”两句,通过想象王母见到此景会将其视为徐卿之子的第一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极高评价,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度索山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君不见未央前殿罗九宾,汉皇南面呼韩臣。
无人作歌继大雅,至今遗恨悲昭君。
丙殿春闲斗冯傅,掖庭新花隔烟雾。
票姚枉夺燕支山,玉颜竟上毡车去。
人生流落那得知,不应画史嫌蛾眉。
痴心只共琵琶语,归梦空随鸿雁飞。
穹庐随分薄梳洗,世间祸福还相倚。
上流厌人能几时,后来燕啄皇孙死。
野狐落中高台倾,宫人斜边曲池平。
千秋万岁总如此,谁似青冢年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