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结的作品,名为《农臣怨》。诗中通过农民的视角,表达了对天气变化无常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生活困苦的无奈与怨愤。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
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农民心中的不满和期望,他们希望能够向君主诉说自己的不平,但却无法表达。
"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
这里强调了农民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无力感,他们不知道天地的意志,只能无奈地责怪不可预测的风雨。
"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也在遭受痛苦,这些植物和昆虫同样受到恶劣天气的困扰,但它们的声音无法被听见。
"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
农民在皇宫周围游走,他们心中的不满与期望却无法说出口,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
当城市中的人们也遭遇困境时,农民会流下眼泪,最终还是回到自己那片田地上继续生活,这里体现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与忠诚。
"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希望,诗人希望这些被忽视的声音能够像人们采集美好的传说一样,被重视和接受。
整首诗通过农臣的怨愤,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对于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公的无力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冰姿绰约,翠袖翻青露。
林下谢夫人,依然是、故家风度。
搔头玉重,云髻不胜寒,绣帘疏,凉月细,一点香来处。
清标一插,脉脉秋如许。
无语对西风,恍当年、六朝琼树。
幽窗深锁,莫厌惜娉娉,瑶台路,藐姑仙,恐跨青鸾去。
昔年名利,役碎顽心。气财酒色深沈。
方寸之间,荆棘仿佛成林。
因遇风仙省悟,觉从前、罪业弥深。
便改正,便改正改正。改正改正。
游历天心地肺,结云朋霞友,月伴风邻。
自在逍遥快乐,绝尽搜寻。
假使贫人退道,得荣华、富贵人钦。
我不肯,我不肯不肯,不肯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