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李学士竹梧·其一》
《题李学士竹梧·其一》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碧梧翠竹两清姿,岂但高斋坐对宜。

裁管斲琴堪大用,不然须见凤来仪。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李学士竹梧(其一)》。诗中以“碧梧翠竹两清姿”开篇,描绘了碧绿的梧桐与翠绿的竹子相映成趣的景象,不仅适合于高雅的书斋中静坐观赏,更寓意着高洁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情操。

接着,“岂但高斋坐对宜”,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致不仅仅是书斋中的佳品,更是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后两句“裁管斲琴堪大用,不然须见凤来仪”,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竹子比作制作乐器的材料,暗示竹子具有卓越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暗喻了人才的珍贵和重要性。这里“凤来仪”象征着杰出人才的到来,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知识、智慧的尊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入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知识的推崇,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理想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婆罗门引.忆叠山翁

佳人鬓发,几回涂抹共婵娟。又何止三千。

拟待盈盈宝鉴,多少绮罗筵。

恨妖蟆怪事,长夜中天。中河影圆。清泪落尊前。

舞罢霓裳初服,肯为人妍。

□□□□,算惟有、蕊宫天上仙。缑山鹤,亦欲蹁跹。

(0)

庚寅五月十二日偕赵平甫拜采石神霄宫太白坟

孤风吹黄鹄,远客归自鲁。

瓣香拜公坟,梁月重凄楚。

比曾登太山,依韵踵遐武。

生平景仰心,兹夕遂亲睹。

何地无青山,何人无黄土。

艳艳谪仙翁,配月照今古。

惜哉生死世,于道竟无补。

世乏蹈海人,此事与谁语。

徘徊暮云亭,玄蝉诉轻暑。

(0)

闻叠山己丑四月七日死于燕

声名如此付杯羹,满腹琅玕不得呈。

诺士倘能如孔子,杀身未必死盆成。

骨埋北壤名山重,冤入南天上帝惊。

当日刀圭成谩尔,金华仙籍再书名。

(0)

呈申屠御史忍斋二首·其一

世家矫矫汉申屠,博古通今命世儒。

豪杰雅知真北学,扶摇久已作南图。

扬州台近催骑鹤,阚水秋深尚忆鲈。

好载白云同一出,檐头新港即荣涂。

(0)

和祝圣予送行韵

少年困裋褐,妄意取圭组。

徒为出岫云,不作润物雨。

三年葭苇丛,凫舄堕江浒。

忧患鬓先凋,惊呼髀空抚。

过期释重负,揆日趋在所。

投簪诚未能,束担亦良苦。

汉庭士冀北,不可一二数。

顾我最平凡,辱君误推许。

皇明照百工,天高日亭午。

海岳虽兼受,涓埃谅无补。

汲汲为身谋,人生几寒暑。

轩冕既傥来,金璧又难贮。

试看辕下驹,何如黄鹄举。

莫待婚嫁了,径为松菊主。

大隐在城市,高人恋衡宇。

相期数过从,脩绠同汲古。

(0)

大水行

屯云墨色日将暮,晦明挥霍雨如注。

水声夜半摇匡床,平旦出门吁可畏。

盘涡溔瀁吞边旁,悍流汹涌行中央。

日中雨复绠縻下,沟塍水跃皆浑黄。

黑风拗怒雷击地,浪头起立三丈强。

杈枒老木根株拔,崚嶒古屋椽桷裂。

快马万蹄迸突而凭凌,灵鼍百面澒洞而砯砰。

锐兵鏖战城栅倒,猛虎嘷吼崖谷崩。

旁观气夺目力眩,濒流上下俱不宁。

升高辟害叫舟楫,篙工倚柂不敢行。

寂寥向晚颇衰落,断霞返照回新晴。

鸟飞不尽天界阔,苍烟淡淡山青青。

衔杯引满幸无恙,收召魂魄犹屏营。

往年秋水沈半壁,阖门九死得一生。

今日思之痛方定,一见洪波心震惊。

吾闻山挟河回冲底柱,峡束江盘投滟滪。

鱼龙百怪家其中,风涛暴横无终穷。

小溪常时清且浅,漪涟不动平于板。

浅津可涉深可梁,一旦沸腾能漭茫。

传闻溃渱山裂破,黑蛟夜出作奇祸。

抉崖走石势力粗,十家六七无室庐。

百年枯冢尚漂泊,变生仓卒人为鱼。

君不见去年四月不雨至七月,涧溪一线皆断绝。

川居人曾死于暍,山居人今死于溺。

下田黄尘曾蓬勃,高田白沙今障没。

呜呼灾害何其频,剿民之命谁肯任。

剿民之命谁肯任,苍天苍天实照临。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