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
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
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
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
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
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日小雨景象。诗人通过“小雨暗两岸,孤舟撑一篙”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画面,小雨浸湿了河岸,一只孤独的小船在水中缓慢地移动,用篙划破水面的平静。接着,“清同寒鹭迥,愁与暝云高”则将这种宁静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诗人的心情似乎也随着那清冷的空气和远处的鹭一起升腾,与晚霞下的高云共存,显得有些忧郁。
“已判乱波色,时饶点鬓毛”中,“乱波色”指的是水面的波纹,这里用“已判”意味着诗人已经洞察了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而“时饶点鬓毛”则是说在这样的静谧氛围中,偶尔有几滴雨珠落在头发上,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动之笔。
最后,“三农有重赋,为汝喜如膏”表达了诗人对农业税收政策的关注和同情。这里的“三农”指的是农民,而“重赋”则是沉重的赋税。诗人通过“为汝喜如膏”来表达,如果能减轻这些税负,人民将会像对待珍贵的膏药一样感到喜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心和深刻的观察。
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
回己审思量,何忍相劫夺。
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
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口道愿生天,不免地狱撮。
礼佛至顶尽,终归被怆割。
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
寄语世间人,可可浪誇阔。
各愿寻其本,努力弃劫末。
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