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二十五》
《回波乐·其二十五》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

回己审思量,何忍相劫夺。

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

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口道愿生天,不免地狱撮。

礼佛至顶尽,终归被怆割。

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

寄语世间人,可可浪誇阔。

各愿寻其本,努力弃劫末。

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所作的《回波乐》之二十五。诗中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道德伦理的问题。

首先,诗人提出“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这一疑问,直指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引人深思。接着,通过“回己审思量,何忍相劫夺”表达了对自私行为的谴责,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价值在于珍惜当下,而非追求虚名或物质享受,“自命惜求死,煞他不记活。布施觅声名,不肯救饥渴”。

随后,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死后幸福(如“口道愿生天”)的同时,却忽视了眼前的实际需求(“不免地狱撮”),以及无论信仰多么虔诚(“礼佛至顶尽”),最终仍逃不过命运的残酷(“终归被怆割。一往陷三涂,穷劫不得脱”)。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深刻洞察。

最后,诗人向世人发出呼吁:“寄语世间人,可可浪誇阔。各愿寻其本,努力弃劫末。”鼓励人们回归本心,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与解脱。“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表达了通过内心的转变,可以超越一切烦恼与束缚,达到心灵的解放。

整首诗以深沉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生命的意义、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常禅师塔·其一

当时道价极光华,鸷兽相随共一家。

象去虎亡师亦老,不须百鸟更衔花。

(0)

昼寝

弹彻悲风更广陵,沧浪一为濯尘缨。

邯郸枕上梦初觉,喜听檐閒秋雨声。

(0)

永嘉试院谢曾使君送酒·其一

一帘疏雨洗尘埃,满架酴醾自在开。

正恨烹茶杀风景,忽惊门外白衣来。

(0)

次韵

当年对元夕,载酒向淮湾。

宝瑟荣珠袖,青藜照玉山。

蛮村当此夜,璧月独临关。

尚忆追游胜,萧萧双鬓斑。

(0)

醉仙崖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

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0)

答和叔城东寻春

寻春之何所,乃在城东隅。

东隅信佳处,名园间精庐。

时属积雪霁,田壤坟以苏。

雍容二三骑,并辔徐厥驱。

仆童怪且议,寒野安所娱。

不知阳和气,泱漭于空虚。

仰视孤刹起,突兀疑神扶。

其下万华屋,碧瓦鱼鳞铺。

南行历亭馆,近接栋与栌。

阴草含碧色,阳条散红腴。

周览气象嘉,高步形踪舒。

提携上樽酒,馔不过鱼蔬。

为奉岂非薄,欢至自有馀。

却思九衢上,车马何区区。

红尘塞两眼,势利各有趋。

虽欲求暇逸,何能幸须臾。

君勿轻此乐,此乐未易图。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