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信不及,又怀疑。
信得及,复何之。倚筇杖,视东西。
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信不及,又怀疑。
信得及,复何之。倚筇杖,视东西。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须菩提”与“我”的问答,探讨了信仰与理解之间的关系。诗中“须菩提,貌古奇,说空法,法不离。”描绘了须菩提老者形象,他谈论着空无之法,法理与现实紧密相连。接下来,“信不及,又怀疑。信得及,复何之。”表达了疑惑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信仰的追求。最后,“倚筇杖,视东西。”以须菩提倚杖眺望的姿态结束,寓意深远,似乎在暗示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坚定与洞察才是关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教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疑惑与信念之间寻得答案。须菩提的形象象征着智慧与超脱,他的言论和行为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窗外天光暝。素壁前、添出几重花影。
移座对花,故烧高烛,花叶光莹。
染襟袖香清,短屏低护似更称。带暗霜、枝上凝。
看嫩碧娇黄,淡红浓紫,最是细玲珑处,浅深相映。
枝梗。斜斜整整。斗艳妆、粉黛交逞。者般风景。
依依良夜,漏传酒醒。
愧座客新诗未成,空负红烛冷。壁上稿、重再省。
欲写出丰神,年来心绪不定。且把秋容慢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