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天低湘岸杳。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
明月南枝乌鹊绕。登楼何处依刘表。
日落天低湘岸杳。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
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袅。
绿影寒澄春放棹。记得当年,渌水歌年少。
明月南枝乌鹊绕。登楼何处依刘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湘江傍晚的景象,日落时分,天色低垂,湘江两岸的景色显得遥远而朦胧。诗人站在一座青翠的山峰上,独自欣赏这幅画面,仿佛能感受到昭王南狩的历史遗迹,空寂的潭水似乎在流转着哀怨的波光,增添了神秘感。
接着,诗人回忆起往昔的青春岁月,那时他们在春水荡漾的湖面上划船游玩,歌声飞扬。那明亮的月光下,南枝上的乌鹊围绕,增添了静谧而怀旧的气氛。最后,诗人借登楼的动作,表达了对故人刘表的追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暗示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生情,通过潇湘的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感慨,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墨客的幽思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