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
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
东南苍翠何崔嵬,横流一望幽抱开。
影寒已令水底去,脚阔欲过湖心来。
深处不唯容鬼怪,暗中兼恐有风雷。
仙人往往今谁在,红杏花香重首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的远眺之景,开篇即以“东南苍翠何崔嵬”展现出庐山的壮丽与雄伟。"横流一望幽抱开"则写出了江水纵横,连绵不绝,与庐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人接着描写了自己在此景中的感受,“影寒已令水底去”表明阳光透过清澈见底的江水投射到水下,形成阴凉的氛围。"脚阔欲过湖心来"则表现出诗人想要穿越这片美丽的湖泊之心,但又不敢轻易踏入其中。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深处不唯容鬼怪”暗示庐山深处充满了神秘与未知,而“暗中兼恐有风雷”则表达出诗人对那未知世界的敬畏与忧虑。
最后,诗人提到了仙人,“仙人往往今谁在”表现出对传说中居住于此山中的仙人的怀念。"红杏花香重首回"则是诗人通过对红杏花香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再次体验这份美好情境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
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
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
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
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
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
谁识天地意,独与龟鹤年。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