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
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游白鹿洞书院》,表达了对晦翁(朱熹)的怀念以及对白鹿洞书院景致的感慨。首句“晦翁一别遂千秋”直接点出对朱熹的追忆,暗示时光流转,物是人非;“跨鹿乘云何处游”描绘了晦翁仙逝后神秘而遥远的踪迹,寓含对其高洁品性的赞美。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两句,通过流水和好山的永恒,反衬人生短暂,晦翁虽已离去,但其名声与白鹿洞的美好景色一同长存。“峰峦戢戢田园净,藤刺深深磴道幽”则描绘了书院周围的宁静与深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最后,“宝匣尘生弦索断,遗音重抚泪双流”表达了诗人对晦翁遗留在这里的琴瑟之音的追忆,抚琴时不禁泪流,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是对白鹿洞书院历史文化的深情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