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照霏微暮景寒,白楼赋就笑相看。
非关奉倩神伤甚,多少嘤鸣惜刈兰。
棠照霏微暮景寒,白楼赋就笑相看。
非关奉倩神伤甚,多少嘤鸣惜刈兰。
此诗《挽吴长源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通过对暮景的描绘以及与友人的相聚,流露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棠照霏微暮景寒”,以“棠”字点明地点,暗示着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傍晚时分,光线变得柔和而微凉,仿佛是自然界的哀悼仪式,为逝者送行。这里的“霏微”二字,既描绘了暮色的轻柔,也暗含了一丝朦胧与淡淡的忧伤。
次句“白楼赋就笑相看”,转而描述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在一座白色的楼阁中,诗人完成了对逝者的悼念之作,并与友人一同欣赏,笑声中或许夹杂着对逝者的怀念与对生者生活的继续。这不仅展现了友情的温暖,也体现了面对哀痛时,人们通过艺术创作和相互慰藉来寻求心灵的寄托。
后两句“非关奉倩神伤甚,多少嘤鸣惜刈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奉倩”的典故,据传是东汉名士蔡邕之子蔡奉倩,因思念亡妻而悲痛欲绝。诗人借此表达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并非单纯的情感宣泄,而是对生命流逝、美好事物消逝的普遍感慨。同时,“嘤鸣惜刈兰”则形象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兰花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唤起人们对时光易逝、珍惜当下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触及了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知道芳菲只恁休,也应秉烛及春游。
来牛去马乾坤老,旧燕新鸿岁月流。
千里空劳芳草梦,一樽聊慰落花愁。
桃源只在扁舟外,说著仙郎却缪悠。
对琴台、不堪尘涴,春风微露纤指。
峥嵘鹤膝翘空势,取次著花安蕊。偏有意。
把竹外一枝,飞洒轻烟里。月痕如洗。
又底事丹青,何须水墨,虚白阚清泚。
华堂暮,珍重休弹麈尾。静中留此佳致。
桥西几度香浮处,回首都随流水。闲徙倚。
叹汨没黄埃,变幻皆如此。蜚廉莫起。
待别有神人,风斤一运,和影上窗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