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来同,乡关隔万重。
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
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
满城看插柳,分路入浇松。
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
年年闻改火,双泪下龙钟。
寒食古来同,乡关隔万重。
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
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
满城看插柳,分路入浇松。
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
年年闻改火,双泪下龙钟。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诗人刘辰翁在马上遇到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时代的感慨。
首联“寒食古来同,乡关隔万重”点明了寒食节的传统与诗人与故乡的遥远距离,流露出一种时空的隔阂感。
颔联“天涯俱是恨,马上又相逢”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在旅途中意外相遇的复杂心情,既有惊喜也有淡淡的哀愁。
颈联“雨雪皋兰道,弓刀苜蓿峰”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地名,展现了边塞的艰苦环境,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尾联“满城看插柳,分路入浇松。绣岭开门日,鄜州陷贼踪。年年闻改火,双泪下龙钟”描绘了城市中人们在寒食节插柳祭祖的场景,同时鄜州被敌军占领的悲剧,以及每年寒食节的哀悼,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和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
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
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
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
万叠云才起,千寻练不收。
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
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
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
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野人何所赠,金粟眩双目。
吾庐幸徒壁,恐受贾祸速。
熟视心始平,中有稻一斛。
开囊带风露,入釜间黄绿。
云碓明珠跳,瓷碗幽兰馥。
已分先农馀,不假惠伯卜。
侑以手种松,领此一岁熟。
大笑老杜陵,橡栗款空腹。
天不怜万民,何以生百谷。
所惧风雨疾,翻使风雨覆。
倘无飘泊忧,田舍有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