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佳山便合登,不须凭幻说超升。
峥嵘神禹疏河势,镗鞳轩皇奏乐声。
已有道人称吏隐,应无处士乐岩耕。
近来太守君知否,只记西园是玉京。
但见佳山便合登,不须凭幻说超升。
峥嵘神禹疏河势,镗鞳轩皇奏乐声。
已有道人称吏隐,应无处士乐岩耕。
近来太守君知否,只记西园是玉京。
这首诗名为《洞岩》,作者罗公升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首句“但见佳山便合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认为见到好山就应该去攀登,享受自然的壮丽。接下来的“峥嵘神禹疏河势,镗鞳轩皇奏乐声”运用了神话传说,将大禹治水的雄伟场景与皇帝出行的盛大音乐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意境。
诗人提到“已有道人称吏隐”,表明他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即使身为官吏,也能在山水之间找到内心的宁静。而“应无处士乐岩耕”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岩耕(在岩石上耕作)这种简朴生活的欣赏,反映出诗人对返璞归真的向往。最后,诗人以“近来太守君知否,只记西园是玉京”收尾,暗指自己虽然身居太守之职,但仍心系自然,视洞岩为仙境般的玉京,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深深眷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岩的景色和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与精神自由的情怀。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
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
我身虽孤独,未死先怀虑。
家有五男儿,哭我无所据。
哭我我不闻,不哭我亦去。
无常忽到来,知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