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先生不鼓琴,偶携明月到东林。
白云满地苍苔湿,流水一山春雨深。
归路已忘言外意,过桥谁识笑时心。
人间俯仰成陈迹,传得高风说到今。
栗里先生不鼓琴,偶携明月到东林。
白云满地苍苔湿,流水一山春雨深。
归路已忘言外意,过桥谁识笑时心。
人间俯仰成陈迹,传得高风说到今。
这首元代诗人黄镇成的《虎溪三笑图》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的闲适画面。首句“栗里先生不鼓琴”暗示了主人公的淡泊名利,不愿世俗纷扰。次句“偶携明月到东林”则展现出他与自然的亲近,月夜访友,意境清幽。
第三句“白云满地苍苔湿”,通过“白云”和“苍苔”这些意象,描绘出环境的宁静与湿润,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第四句“流水一山春雨深”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春雨绵绵的景象,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第五、六句“归路已忘言外意,过桥谁识笑时心”表达的是诗人与朋友交流的默契,超越了言语的表达,只有彼此间的会心一笑才能理解。最后一句“人间俯仰成陈迹,传得高风说到今”,感慨世事如梦,唯有高尚的品格能流传后世,表达了对高人逸致的赞美和敬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栗里先生与友人的隐逸生活,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超脱尘俗、追求高雅精神境界的理想。
舍北有废园,灌木深且蕃。
剪鏺忽明豁,有物峙草间。
瑰颀似人立,乃是石假山。
汲泉洗宿翳,三峰各苍颜。
亦钟神秀资,似无斧凿痕。
此地山既多,层峦缭周垣。
烟霏媚朝暮,晴雨皆可观。
云何昔人意,因假遂遗真。
思欲庐峻顶,㟝嵝悉下陈。
泰华在我闼,浩与寥廓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