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意欲过江东,建子侵寻月已中。
晴日久之今雪作,老夫于此岂途穷。
未嫌江泌衣生虱,尚许嵇康目送鸿。
可怪平生非一事,无劳咄咄漫书空。
秋来意欲过江东,建子侵寻月已中。
晴日久之今雪作,老夫于此岂途穷。
未嫌江泌衣生虱,尚许嵇康目送鸿。
可怪平生非一事,无劳咄咄漫书空。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至后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事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秋来意欲过江东" 表明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想要渡过长江去江东地区,这里的“江东”不仅是地理上的指示,也可能象征着心灵的向往或逃离现实世界的愿望。
"建子侵寻月已中" 建子即建安时期的隐逸之士,侵寻月已中则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寻找那份超脱世俗的心境。这里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对远古时代的向往。
"晴日久之今雪作" 从晴朗的天气突然转变为下雪,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波动和对突变命运的无奈。
"老夫于此岂途穷" 诗人自称“老夫”,表明自己已经年迈,并感慨地问道,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否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未嫌江泌衣生虱" 这里诗人并没有因为生活在边远地区而感到羞愧,反而接受了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
"尚许嵇康目送鸿" 诗人提到嵇康,这位被逼自杀的文学家,以眼神送别即将离去的大雁(鸿),表达出对自由和生命尊严的向往。
"可怪平生非一事" 诗人感叹,自己的平凡生活中竟然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大事发生。
"无劳咄咄漫书空" 最后诗人表示,没有必要去费力地在空白的书页上写下什么,因为那些所谓的记录和留恋都变得毫无意义。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和对虚幻世界的超脱。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对自由和生命本真价值的追求。这不仅是诗人的心声,也反映出那个动荡年代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