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雨中入桃源》
《雨中入桃源》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不见桃花芳满林,载途风雨怅秋深。

犹闻鸡犬疑真假,便访溪山认古今。

耕织本来难自给,干戈焉往不相寻。

贻谋欲怪秦先世,避乱曾无戡乱心。

(0)
鉴赏

这首《雨中入桃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吴妍因所作。诗中描绘了雨中探访桃源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不见桃花芳满林”,开篇即以桃花满林的美景为背景,却在“不见”二字上点出了一种遗憾与期待,暗示了探寻的过程。接着“载途风雨怅秋深”,描述了行进途中遭遇风雨,秋天的深沉与凄凉,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犹闻鸡犬疑真假”,通过听到远处的鸡鸣犬吠声,诗人对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产生了疑惑,这种疑惑不仅指向了外界的桃源,也触及到了内心深处对于真实与虚幻的思考。紧接着“便访溪山认古今”,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自去寻找、验证这一疑惑,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之中。

“耕织本来难自给”,诗人在此处反思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状态——耕作与纺织,指出其难以满足个体或群体的全部需求,暗含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批判。而“干戈焉往不相寻”,则进一步揭示了战争与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逃脱。

最后,“贻谋欲怪秦先世,避乱曾无戡乱心”,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秦始皇及其先祖的疑问,以及对历史上那些逃避战乱的人们没有真正解决战乱问题的感慨。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一种隐喻,提醒人们面对困境时应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行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洞察与感悟,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送欧赐之守金华

联署输君早着鞭,和风吹旐发离筵。

封疆喜接留都胜,箫鼓争迎太守贤。

到处江山随指点,及时膏泽系颠连。

日薰晴屿棠阴遍,应有歌谣被管弦。

(0)

挽钟封君

一筇高卧海天涘,花木森森覆菉陂。

万轴有书传子姓,秋毫无事扰公私。

菟裘委顺心何憾,豸绣贻光福不迟。

地远无缘分执绋,短歌聊用寄予悲。

(0)

思抑送敦夫留宿江口

晴江流水碧汤汤,不似先生别思长。

廿里远来寻客舫,通宵相对话僧房。

道如在我行藏好,人遇知心宠辱忘。

他日酒筹花下计,凉州魂梦隔他乡。

(0)

次化州舟行沮寇复从石城路

百事漫前期,阴晴自有时。

厌劳宁得逸,欲速反成迟。

海近风涛恶,寇多舟楫危。

归途曾不远,幸尔未全迷。

(0)

春寒

章江二月寒未了,江中波浪连昏晓。

筱帘高捲万家春,归鸿影里青山小。

(0)

并头莲

种莲老人凿山骨,手移昆明傍石屋。

水光浮碧染灵根,并蒂同生一双玉。

湘江啼竹含清秋,翠环绛佩湘神游。

朗陵一夜德星聚,二子共御陈太丘。

种莲人远莲安在,惟有画图寄遗爱。

倾阳冉冉照春妍,只见葵花不见莲。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