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销魂,甘落魄。骚怨付湘橐。
乍昔逢时,春茜剪衫薄。
算他贴梗棠嫣,含梢蔻媚,终未似、缃桃初萼。
忍飘泊。不教贮向琼楼,闭向玉华阁。
燕去莺来,谁许寸心托。
那知束把投钗,娇装病态,长拥个、绣衾眠著。
苦销魂,甘落魄。骚怨付湘橐。
乍昔逢时,春茜剪衫薄。
算他贴梗棠嫣,含梢蔻媚,终未似、缃桃初萼。
忍飘泊。不教贮向琼楼,闭向玉华阁。
燕去莺来,谁许寸心托。
那知束把投钗,娇装病态,长拥个、绣衾眠著。
这首《祝英台近》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婉约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与挣扎。开篇“苦销魂,甘落魄”两句,直接点明了情感的基调,既有痛苦的销魂,也有甘愿的落魄,暗示了情感的矛盾与复杂。
“骚怨付湘橐”一句,运用了典故,将个人的愁怨比作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寄托于湘水之中的囊袋中,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沉重与难以言说。
“乍昔逢时,春茜剪衫薄”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和服饰的轻薄,象征着情感的突然降临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
接下来,“算他贴梗棠嫣,含梢蔻媚,终未似、缃桃初萼”几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其他事物的美好与主人公心中的理想形象进行对比,强调了主人公情感的独特性和对某种特定形象的向往。
“忍飘泊。不教贮向琼楼,闭向玉华阁”表达了主人公不愿随波逐流,希望保持自我,不受外界诱惑,宁愿选择孤独与坚守。
“燕去莺来,谁许寸心托”一句,以自然界的变迁比喻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主人公在面对世事变化时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同时表达了对能够理解自己心意的人的渴望。
最后,“那知束把投钗,娇装病态,长拥个、绣衾眠著”则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束发、投钗、病态的娇装和拥被而眠,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自我保护与逃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在复杂情感世界中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来时柳未芽,去见杏吐萼。
相欢无几日,节候已非昨。
邂逅二十年,三遇三暌索。
会合信难常,焉用计疏数。
岸之侧,多菖蒲。岸之下,多乳鱼。
乳鱼可以馔,菖蒲可以菹。
羡君调膳去且乐,因使无忘寄我书。
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
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
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
远以塘设险,遂轻甲屯云。
昔传尝胆国,能破怒蛙军。
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
实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员。
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
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
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