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
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
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
远以塘设险,遂轻甲屯云。
昔传尝胆国,能破怒蛙军。
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
实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员。
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
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
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
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
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
远以塘设险,遂轻甲屯云。
昔传尝胆国,能破怒蛙军。
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
实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员。
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
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
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谢师直秘丞通判莫州兼寄张和叔》,通过对河湟地区的历史回顾,表达了对边防形势的深思。首句“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描绘了该地士兵的勇猛,接着提到古代战争的频繁和诗文中提及的征伐。诗人指出,古今形势已变,应当理智分析利害,通过设置塘塞来防御,而非轻率出兵。
诗人引用“尝胆国”和“怒蛙军”的典故,警示不要因一时懈怠而重蹈覆辙,暗示了谢师直面临的挑战。接着提到谢师直的兄弟也在河汾地区担任要职,强调团结与警惕的重要性。诗人对谢师直寄予厚望,称赞他的才华和高尚品格,并提醒他作为地方官员应公正执法,既要严格又要适度,做到法度分明又不失人文关怀。
最后,诗人提到张和叔担任刺史,是当地有威望的大族,希望他们共同维护边境安宁。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边防政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