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
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蹈海寄遐想,还山迷旧踪。
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
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
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
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
蹈海寄遐想,还山迷旧踪。
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
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
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送别的景象。诗人在秋天的黄昏时分登上楼台,眺望远方,那些即将消逝的云霞似乎也带上了秋意。万物在这秋色中显得格外鲜明,但这种美丽又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孤寂和哀愁。
"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特有的景致。霭霭黄昏之中,万物皆显露出它们独有的秋色,这些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接着,“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两句,则是诗人登高望远,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友或故乡的思念。这里的“远目”不仅指肉眼所能及的远处,更有着精神上的向往和追求。
"原野旷超缅,关河纷杂重"两句,通过对广阔原野与蜿蜒曲折的山川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旷超缅”和“纷杂重”,既是地理环境的写照,也是诗人情感世界的投影。
"清晖映竹日,翠色明云松"两句,则转向了对自然光线和植物之美的描绘。这里的“清晖”、“翠色”,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透露出诗人对这份美好既有欣赏,又有所感悟。
接下来的"蹈海寄遐想,還山迷旧踪"两句,更是深化了诗人的思绪。这里的“蹈海”和“还山”,不仅指实实在在地理上的行动,也象征着心灵的远航和对过往记忆的追寻。
最后,“徒然迫晚暮,未果谐心胸。结桂空伫立,折麻恨莫从。思君达永夜,长乐闻疏钟。”这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黄昏落幕时分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孤独,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一段文字通过“结桂”、“折麻”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不舍。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在秋天送别时所体验到的复杂情感。
呜呼棠川风俗美,当时父子争相死。
煌煌秉笔玉堂仙,曾为殷勤著青史。
孝子奕叶孙又孙,如何笃行传闺门。
阿娘二八已择对,纫针补缀秋灯昏。
嗟嗟藁砧早不淑,瘦影零丁媚幽独。
中郎有女续家声,伯道无儿延世禄。
浚也眉目甚分明,见客拜揖知姓名。
移桃接李乃犹子,嚼指动念如所生。
盛年耿耿冬复夏,东家罗绮跨鞍马。
霜筠纵老节不枯,夜夜孤眠泪盈把。
昨朝有使来京都,里闾旌表大字书。
浚也起舞献亲寿,冥冥不负操心初。
只今乱离兵戈里,朝为秦兮暮为楚。
代间多少烈丈夫,不及孱然一妇女。
玉漏迟迟出苑墙,星河疏淡月辉煌。
送寒梅蕊清香细,报喜灯花紫燄光。
金阙晓霞来若木,瑶池春色满长杨。
君王注意防骄佚,万岁千秋乐未央。
花香不因雨,雨过花更香。
氛氲入几席,馥郁侵衣裳。
恍疑爇沈水,轻烟逐风扬。
此时鼻观通,百虑都已忘。
愿携白玉碗,掇英挹天浆。
灌沐紫金丹,卯酉滋芬芳。
服食养精魄,一息三千霜。
绝胜仙掌露,灏气凝秋凉。
太古有积雪,不在西蜀西。
西蜀之西云山远,斲冰千仞难攀跻。
岂如界溪之上肃侯宇?虚室生白皦于楮。
正犹积雪太古前,表里空明堪中处。
其处其谁世寡俦,纯净不涅缁尘羞。
素履恒因积后见,冰潢夜转银潢流。
遂疑巢居葛天氏,不在木末并山头。
三辰惜明启牖户,九霄排云达遥路。
吴天月明日将曙,铜盘盛得金茎露。
借问脩梁初举时,见者喜气盈芝眉。
巢成定产九苞凤,我老为赋卷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