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亦爱吾庐,门前卖时蔬。
满担风露香,选择未始无。
苏子觅二顷,杨翁营一区。
两者况见成,自顾惭晨晡。
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壶。
向来鍊句痴,工拙分毫铢。
如今布袍下,识字村田夫。
诸公信余言,相从莫踟蹰。
吾亦爱吾庐,门前卖时蔬。
满担风露香,选择未始无。
苏子觅二顷,杨翁营一区。
两者况见成,自顾惭晨晡。
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壶。
向来鍊句痴,工拙分毫铢。
如今布袍下,识字村田夫。
诸公信余言,相从莫踟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得其乐的态度。"吾亦爱吾庐,门前卖时蔬"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简单居所的喜爱,以及从事农业劳动的满足感。"满担风露香,选择未始无"则是形容农产品的丰收和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着诗人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不是仓促做出的。
"苏子觅二顷,杨翁营一区"中的"苏子"指的是苏洵,一个以耕种自给自足著称的人物,而"杨翁"则可能是一位隐者。两人的名字在这里被提及,可能是为了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认同。
接下来的"两者况见成,自顾惭晨晡"则是一个转折,诗人开始反思自己与这两位隐者的差距,感到羞愧。"不妨瘦如竹,何急肥似壶"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不必急于求成,也无需过分追求物质上的富足。
在"向来鍊句痴,工拙分毫铢"中,诗人提到自己过去对于文学创作的痴迷,以及对细节的精益求精。然而现在,诗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他穿着布袍,与识字的村夫交往,这显示出一种超脱物质和社会地位的宁静自得。
最后的"诸公信余言,相从莫踟蹰"则是一种对朋友的劝告,希望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并且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道路上不要犹豫不决。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心灵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