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相随向此居,柴门终日掩清虚。
谁知盘礴高堂上,自与南华游物初。
形影相随向此居,柴门终日掩清虚。
谁知盘礴高堂上,自与南华游物初。
这首诗《读庄子(其一)》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描绘形影相伴的生活场景,以及对庄子哲学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形影相随向此居”,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己的影子相伴,共同居住在某个地方的情景。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描述,更隐喻了诗人与自我意识的紧密相连,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内心平静的状态。
次句“柴门终日掩清虚”,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清幽。柴门紧闭,象征着外界的喧嚣被隔绝,诗人选择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这里的“清虚”不仅指环境的空旷与清静,也暗含了心灵的澄明与自由。
后两句“谁知盘礴高堂上,自与南华游物初”,则直接引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南华经》(即《庄子》)充满了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仿佛置身于庄子的哲学世界中,与万物初生时的纯真状态相融合。这种境界超越了个体的存在,达到了与宇宙和谐共生的至高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庄子哲学的内化与共鸣,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道家哲学的现代解读与致敬。
六经四十三万字,古未版行天所秘。
鲁才得见易春秋,书到汉时犹默记。
不知何年有尔曹,误我百世惟寸刀。
日传万纸未渠已,宇宙迫窄声嘈嘈。
一第竟为吾子慁,办笔如椽补龙衮。
生毋谓我不读书,待捡麻沙见成本。
秋宵一何长,客梦一何短。
坐为识丁累,弹铗落孤馆。
所思渺寒江,苦惜会面罕。
岂无相携人,情话谁与款。
昔为爨下桐,今为沟中断。
江风摇青灯,几砚尘欲满。
不惯事典签,与子书亦懒。
传闻教辟雍,如乐得嶰管。
诸生声利尘,颇欲一湔浣。
何时夜雨床,共话晴云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