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
《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长送游人作远行,今朝还自别乡城。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

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

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èizhàojiāngjīngshīliúbiéqīnyǒu
míng / gāo

chángsòngyóurénzuòyuǎnxíngjīncháoháibiéxiāngchéng

běishānkǒngwénqiàodōngguāncándāolùnmíng

chéngtiānjìnchūnláishíshuǐchūshēng

zhīchóu使shǐzhěpíncuījìnjiāngtóuhuàbiéqí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被召将京师留别亲友》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家乡前往京城任职时的复杂心情。首句“长送游人作远行”,描绘了诗人长久以来送别他人的场景,此刻却轮到自己踏上远行之路,倍感离愁。次句“今朝还自别乡城”直接点出离别的现实,言辞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两句,诗人担心自己的离去会引起故乡北山文士们的批评(“移文诮”源自典故,指非议),同时对自己在京师获得的议论之名感到惭愧,暗示了他对学术声誉的谦虚和对家乡学风的尊重。

“路去几程天欲近,春来十日水初生”通过写景,寓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眼前春景的留恋。最后,“只愁使者频催发,不尽江头话别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频繁催促出发的使者以及与亲友依依惜别的无尽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展现了诗人离别之际的矛盾心理,又流露出对故乡和友情的深深怀念,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惜分飞

花里东风花外雨。人与春光同去。天写分离谱。

落红亭子青烟渡。倚遍阑干云影暮。

杳杳帆移远渚。毕竟人无据。春归原在春来处。

(0)

黄金缕.孤山

千顷湖光柔绿绉。冷入拳山,草木都清瘦。

落日梅稍风满袖。绿阴青子刚如豆。

(0)

后秋兴八首庚子十月望日·其四

三阵凋残御制棋,祖宗眷顾不胜悲。

可知仙杖巡游日,还是钧天谒请时。

八树分茅朱噣永,六龙拥驾赤乌迟。

殊方未及樱桃荐,寝庙应深白露思。

(0)

后秋兴八首庚子中秋·其三

重华又报日重晖,中路何曾叹式微。

高庙肃将三矢命,定陵快睹五云飞。

即看灵武收京早,转眼亲贤授钺违。

翘首南天频送喜,丹鱼红蟹亦争肥。

(0)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一

王师横海阵如林,士马奔驰甲仗森。

戎备偶然疏壁下,偏师何意溃城阴。

凭将按剑申军令,更插靴刀儆士心。

野老更阑愁不寐,误听刁斗作秋砧。

(0)

《西湖杂感》二十首·其九

堤走沙崩小劫移,桃花剺面柳攒眉。

青山无复呼猿洞,绿水都为饮马池。

鹦鹉改言从靺鞨,猕猴换舞学高丽。

只应鹫岭峰头死,却悔飞来竺国时。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