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籍依然此缇帷,偶来小坐惜流曦。
知行未逮玉无玷,俯仰几何鬓有丝。
两字圣狂铭切凛,千秋治乱镜明披。
徘徊拟欲赓前咏,落笔都成自愧时。
芸籍依然此缇帷,偶来小坐惜流曦。
知行未逮玉无玷,俯仰几何鬓有丝。
两字圣狂铭切凛,千秋治乱镜明披。
徘徊拟欲赓前咏,落笔都成自愧时。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重华宫书室叠旧作韵》。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首联“芸籍依然此缇帷,偶来小坐惜流曦”描绘了诗人偶然来到书室,面对着满架的书籍,不禁惋惜时间的流逝。这里的“芸籍”指的是书架,“缇帷”则是华丽的帷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知行未逮玉无玷,俯仰几何鬓有丝”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的反省。他认为自己的言行还未达到完美无瑕的地步,岁月的流转已让他两鬓斑白,暗示了人生短暂,应不断追求完善。
颈联“两字圣狂铭切凛,千秋治乱镜明披”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己比作一面镜子,通过“圣狂”的对比,强调了在治理国家和社会秩序中的正直与公正。这两字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未来治国理政的警示。
尾联“徘徊拟欲赓前咏,落笔都成自愧时”则表达了诗人想要继续创作的愿望,但最终却因时间的紧迫和自我反省而感到羞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以及对个人责任的深刻认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乾隆皇帝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在权力与责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心态,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