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石湖卢隐君伯常》
《赠石湖卢隐君伯常》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古风

吴山青,越溪碧,吴越兴亡两安适。

千年事往那复知,溪上人家自如织。

人家两岸青粉墙,其间特起是为卢家芝秀之高堂。

昔年芝秀产溪上,顾非卢家此瑞谁能当。

卢家有翁不求仕,年可六十须眉苍。

朝翻经,暮翻史,不使声华出闾里。

生儿唯愿充耘耔,自比唐家玉川子。

人言笔港如笔长,二儿自小工文章。

大儿文采珊瑚耀,泥金帖子前宵到。

小儿笔势仍翩翩,他日科名美岂专。

从此溪山两增重,乃翁无事日读逍遥篇。

溪可湘,山可采,千古溪山镇长在。

愿翁之寿如溪山长不改。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鏊所作,名为《赠石湖卢隐君伯常》。诗中描绘了石湖畔的自然风光与卢隐君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卢隐君高尚人格的颂扬。

首先,诗以“吴山青,越溪碧”开篇,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石湖的美丽景色,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接着,“吴越兴亡两安适”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淡然态度,暗示卢隐君虽身处世事纷扰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随后,诗人通过“溪上人家自如织”描绘了石湖边居民的平静生活,与卢隐君的隐居生活形成呼应。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卢隐君的居所——“两岸青粉墙,其间特起是为卢家芝秀之高堂”,以及其生活状态——“朝翻经,暮翻史,不使声华出闾里”。这不仅展现了卢隐君的学识渊博,也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中还提到卢隐君的两个儿子,一个擅长文章写作,另一个笔势翩翩,预示着家族将有美好的未来。最后,诗人以“溪可湘,山可采,千古溪山镇长在。愿翁之寿如溪山长不改”结束,表达了对卢隐君长寿与石湖美景永恒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湖美景的描绘和对卢隐君及其家庭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物品格的赞美与敬仰。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眼儿媚·其二

伤春情味酒频中。困倚小屏风。

宝钗斜插,懒来梳洗,懒出帘栊。

云鬟䰀鬌娇无力,此醉不禁重。

分明彷佛,未央杨柳,太液芙蓉。

(0)

减字木兰花·其二

三生杜牧。惯识小红楼上宿。压帽花斜。

醉跨门前白鼻騧。归来寻睡。懒拨熏炉温素被。

两袖香尘。肯信春风老得人。

(0)

忆旧游·其一

忆寒烟古驿,淡月孤舟,无限江山。

落叶牵离思,到秋来,夜夜梦入长安。

故人剪烛清话,风雨半窗寒。

甚宦海漂流,客毡寂寞,忍说闲关。征衫。

赋归去,喜故里西湖,不厌重看。

莫待青春晚,趁莺花未老,觅醉寻欢。

故园更有松竹,富贵不如闲。

却指顾斜阳,长歌李白行路难。

(0)

秋雨

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

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

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

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

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

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

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

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馀暖留桑榆。

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0)

五更·其八

雁鸣鹤亦鸣,不待鸡戒旦。

平生善利心,一鸣思过半。

(0)

答赵源仲

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

归心已薄西湖水,馀力重修古泮宫。

官里简书尤可畏,案头笔砚岂无功。

迩来士习殊轻峭,愿与醇儒振义风。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