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
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
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
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
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
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
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
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馀暖留桑榆。
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
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
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
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
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
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
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
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馀暖留桑榆。
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夜的连绵细雨,给人带来的凄凉与无奈。开篇两句“杜陵昔日歌秋风,卷去屋上茅三重”,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也暗示了诗人的感慨。
接着,“村翁今夜叹秋雨,冲倒檐前墙数堵”两句,具体描绘了秋雨带来的破坏与混乱,反映出农家在恶劣天气下的困境。屋顶的茅草被风卷去,房屋的墙壁也因雨水而倾塌,展示了自然力的无情和人类生活的脆弱。
“瓦倾栋挠直见天,寒侵素被不得眠”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夜晚无法入睡的情状。屋顶破损,露水渗漏,使得诗人连夜不能安宁,反映出内心的不安与外界环境的恶劣。
“相如家徒四壁立,我比相如尤可怜”两句中,诗人以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为参照,对比自己更加不幸。司马相如曾经贫穷到只剩下一间空房,但诗人自己的处境更是让人感到悲哀。
“钱唐近报融风起,瓦砾尘埃半城市”两句,则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秋风吹拂之下,带来了尘土飞扬的景象,使得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中。
“霜餐露宿人遑遑,衣食难谋况居止”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在恶劣天气中的生存困境。连日的寒风和雨水,让人们不得不外出求取温暖与食物,但却又面临着无处安身的问题。
“呼童向晓收篁芦,补篱织箔聊枝梧”两句中,诗人通过对家务劳作的描绘,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维持生计的不易。即便是简单的收集芦苇、修补篱笆、编织箔帐等家务,也成为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出的微小努力。
“雨飘有限行且止,秋阳馀暖留桑榆”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好转的期盼,以及对自然界中温暖之物的珍视。即便是短暂的晴空,也足以让人们感到欣慰,尤其是在连绵秋雨之后。
最后,“呜呼居得一日且一日,丈夫安能事一室”则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面对连绵的秋雨与破败的家园,即使是男子汉也难免会感到悲哀,甚至对自己是否能继续关注家庭这方面的事情表示怀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摹,展现了诗人在恶劣秋雨中的不易与无奈,同时也反映出普通百姓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