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阴众木与天参,日暮风雨地轴翻。
曾向庐山问行李,石门西路接僧垣。
成阴众木与天参,日暮风雨地轴翻。
曾向庐山问行李,石门西路接僧垣。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壮丽的自然景象。"成阴众木与天参",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树木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森林画面。"日暮风雨地轴翻"则通过描绘傍晚时分风雨交加的场景,暗示天地之间的巨大能量和自然变化,犹如地轴旋转一般震撼。
诗人接着回忆在庐山的经历,"曾向庐山问行李",流露出对过去的游历和对友人张圣言画作的联想,可能是在想象画中的庐山景色。最后一句"石门西路接僧垣",点出庐山的具体位置,石门西路尽头连接着僧人的居所,增添了画面的禅意和人文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个人经历和情感,展现了潘大临对于四季景物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现力。
南风吹面夏云凉,绿阴满地槐花黄。
鸣蝉声里人怀乡,宝剑且愿腰间藏。
平田麦熟烟漠漠,前有斑鸠后黄雀。
驱车直下黄金台,转瞬明春献赋来。
百年人事率如此,暂蹶霜蹄未为耻。
白发萧萧正倚闾,归省晨昏胜甘旨。
云胡不乐心如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