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无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祇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离离压残雪,脉脉照溪滨。
一任夜无月,何妨天不春。
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
祇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的《梅花(其二)》。诗中描绘了梅花在残雪覆盖下静静开放的画面,"离离压残雪"形象地写出梅花傲立雪中的姿态。"脉脉照溪滨"则以拟人手法,赋予梅花含情脉脉的神韵,映照在溪边更显其清冷之美。
诗人进一步表达,即使夜晚没有明月,春天尚未真正到来,梅花依然独自绽放,"一任夜无月,何妨天不春",展现出梅花坚韧不屈的精神和独立于世俗之外的品格。"芳华凭俗赏,风味与谁亲"暗示了梅花的高洁,它并不期待一般人的欣赏,而是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韵味。
最后,诗人闭门静思,却仿佛感受到梅花的气息仍在门外徘徊,"祇觉闭门后,徘徊似有人",这不仅是对梅花的留恋,也是诗人对梅花孤芳自赏、超凡脱俗品质的深深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梅花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和对孤独坚守的赞美。
君不见洛阳拜尘友,欲取金印系肘后。
又不见长安轻薄儿,谁道青云不可梯。
雨露翻覆岂无意,炙手新交旧交弃。
华轩丹毂照青春,列屋娥眉妒宠新。
若非大夫尝便客,亦是丞相拂须人。
车如鸡栖马如狗,疾恶今无朱伯厚。
甘向青陵老种瓜,肯效南山歌落豆。
直如弦,死道边。
杵臼论交世谁数,翟公勒门吁可怜。
少年芹泮也儒冠,底事缁袍染异端。
孤岛一灯开佛屋,长身七尺占僧单。
钟鸣鱼叩随缘过,棹舞鸥飞取次看。
亭下听经鼋在否,石栏摇影碧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