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黎拥肩,不舍夜旦。革履梏足,炎熇不跣。
迹迩世相,而不动不退。心惟玄奥,则唯止唯观。
四辩涌兮澜翻,四筵拥兮冰泮。
特旨住山,灵山未散。洗旧讲榻,萎花新换。
至于戒香逆风,腾播林野。
吾尝比之波利质多罗天树花,此之谓也。
伽黎拥肩,不舍夜旦。革履梏足,炎熇不跣。
迹迩世相,而不动不退。心惟玄奥,则唯止唯观。
四辩涌兮澜翻,四筵拥兮冰泮。
特旨住山,灵山未散。洗旧讲榻,萎花新换。
至于戒香逆风,腾播林野。
吾尝比之波利质多罗天树花,此之谓也。
这首诗《下天竺古镜法师画像赞》由宋代僧人释居简所作,以赞美下天竺寺的古镜法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法师的高尚品德与超凡智慧。
“伽黎拥肩,不舍夜旦。” 开篇即以“伽黎”(僧衣)描绘法师的修行生活,不分昼夜,体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革履梏足,炎熇不跣。” 通过“革履”(僧鞋)与“不跣”(不赤脚)的对比,强调法师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也坚守戒律,不改其行。这种精神境界,正如“迹迩世相,而不动不退。” 所述,法师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随波逐流。
“心惟玄奥,则唯止唯观。” 描述法师的心境深邃,专注于内在的修行,既“止”于自我,又“观”于万物,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接下来,“四辩涌兮澜翻,四筵拥兮冰泮。” 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法师的智慧与教化力量,如同江河之水奔腾不息,融化了人心中的坚冰,启迪众生。
“特旨住山,灵山未散。” 表达了法师选择隐居山林,但其智慧与教诲并未因此而消失,依然影响着世人。“洗旧讲榻,萎花新换。” 比喻法师通过自己的言行,更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如同枯萎的花朵被新生的花朵替代,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最后,“至于戒香逆风,腾播林野。” 描述法师的道德与智慧如同清风中的戒香,不仅在寺庙内弥漫,更飘散到广阔的林野之中,影响着更多的人。诗人将法师比作“波利质多罗天树花”,进一步强调了法师的影响力与崇高地位,如同天树花般珍贵与美丽,为世间带来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镜法师形象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深厚的学识以及对众生的慈悲与关怀,表达了对法师的敬仰之情。
大山如龙欲飞去,小山盘盘如虎踞。
近山晴露两三峰,远山微茫不知数。
刘君家住山之陬,苍藤古水凉阴稠。
步月频穿花里径,看云别起水边楼。
隔林松吹含清响,古色莓苔和雨长。
案头六籍时卷舒,沙上群鸥日来往。
近年得志上天衢,皇华四牡常驰驱。
道逢江阴何太守,为写江南山水图。
朝回挂向碧窗晓,蒲幅烟岚寒悄悄。
坐中都似旧游踪,只欠清音一啼鸟。
紧羲画兮开天,三圣作兮朗以宣。
胡元圣之孔神兮尚折摘而绝编。
于天其浩浩兮海其渊渊。
伟若人之卓识兮,弗中慑兮力绵。
耽嗜矻矻兮佔哔以穷年。我欲之兮峻山修川。
溘长逝兮徒糟粕之攸传。噫嘻吁兮将孰与言。
洒弱翰兮弹哀弦。溯长风兮寄予怀之惓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