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如龙欲飞去,小山盘盘如虎踞。
近山晴露两三峰,远山微茫不知数。
刘君家住山之陬,苍藤古水凉阴稠。
步月频穿花里径,看云别起水边楼。
隔林松吹含清响,古色莓苔和雨长。
案头六籍时卷舒,沙上群鸥日来往。
近年得志上天衢,皇华四牡常驰驱。
道逢江阴何太守,为写江南山水图。
朝回挂向碧窗晓,蒲幅烟岚寒悄悄。
坐中都似旧游踪,只欠清音一啼鸟。
大山如龙欲飞去,小山盘盘如虎踞。
近山晴露两三峰,远山微茫不知数。
刘君家住山之陬,苍藤古水凉阴稠。
步月频穿花里径,看云别起水边楼。
隔林松吹含清响,古色莓苔和雨长。
案头六籍时卷舒,沙上群鸥日来往。
近年得志上天衢,皇华四牡常驰驱。
道逢江阴何太守,为写江南山水图。
朝回挂向碧窗晓,蒲幅烟岚寒悄悄。
坐中都似旧游踪,只欠清音一啼鸟。
这首诗《题画》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以“大山如龙欲飞去,小山盘盘如虎踞”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描绘得既壮丽又生动,仿佛能感受到山势的起伏与动态。接着,“近山晴露两三峰,远山微茫不知数”两句,通过对比近处清晰可见的山峰与远处模糊不清的山脉,展现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的空间感。
随后,诗人转向对居住在山脚下的刘君生活的描写:“刘君家住山之陬,苍藤古水凉阴稠。”这里不仅描绘了刘君家周围的自然环境,还暗示了其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的几句“步月频穿花里径,看云别起水边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刘君日常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以及与自然界的亲密接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隔林松吹含清响,古色莓苔和雨长”描绘了山林中的自然声音与植物生长的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意境。最后,“案头六籍时卷舒,沙上群鸥日来往”则展示了刘君读书与观鸟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结尾部分,诗人借与江阴太守相遇的机会,表达了希望为太守绘制江南山水图的愿望,同时也寄托了对江南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朝回挂向碧窗晓,蒲幅烟岚寒悄悄”描绘了画作完成后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感觉。“坐中都似旧游踪,只欠清音一啼鸟”则以想象中的鸟鸣声作为结尾,寓意着画作中缺失的一丝生机,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人物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山水之美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江梅吐奇芬,贞清岁寒色。
画师为写真,识此心相得。
凤尾拂寒玉,龙鳞绽仙葩。
不有处士节,讵入山人家。
江水不改色,梅花发隆冬。
若识画师意,见此长年容。
知心不在色,览德岂在香。
持之赠故人,故心如许长。
天地开王国,山河拱帝州。
双龙青汉阙,九凤碧云楼。
甲第俱连戚,高门总列侯。
雕舆回玉轴,宝马鞚绒䋺。
城树交驰道,宫花隐御沟。
旗旄严扈从,笳鼓竞周游。
长乐春风起,昆明宿雨收。
晓钟闻阆苑,仙仗绕瀛洲。
公子辞金屋,王孙上綵舟。
哀弦随妙舞,急吹杂清讴。
锦殿祥烟积,朱城佳气浮。
仰瞻凌斗极,俯瞰迥林丘。
万古英雄地,繁华自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