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盖霜空迥,飘飘迎塞鸿。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
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
征盖霜空迥,飘飘迎塞鸿。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
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季节的边塞风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一种孤独和怀念的情感。首句“征盖霜空迥,飘飘迎塞鸿”中,“征盖”指的是军旗,“霜空迥”则是天气寒冷的描述,这两词共同营造出一幅边塞秋天的画面。而“飘飘迎塞鸿”中的“飘飘”形容大雁飞行时的样子,给人一种自由而又遥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则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这里的“虏牙”指的是敌人的牙城,即边防要塞,“侵海角”则暗示着战事的紧张。而“汉节下天中”中的“汉节”可能是指某个时节或是节日,结合上下文,这里应理解为秋分之后,太阳行经天空的中间位置,意味着深秋已至。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一句则转向了个人情感的抒发。“酒薄”可能是指酒的味道淡薄,也可以理解为饮酒以解愁绪。阴山作为边塞地名,这里的“雪”与上文的“霜”相呼应,增添了一份寒冷和寂寞。而“裘寒易水风”则是对严寒天气中穿着厚衣依然感到寒冷的描述,通过“易水风”来形容边塞之地的凛冽。
最后,“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声音无法听到,内心的归乡情感却是无尽的。这两句通过对比,使得边塞的孤独和寂寞与内心深处的怀念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厚的边塞氛围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是一篇颇具意境和情感深度的边塞送别诗。
瘦马如束薪,寒沙粘绿发。
我非九方皋,谓有大宛骨。
渴引寒泉饮,饥剪青刍秣。
如何得甘豢,辄尔事蹄齧。
朝来试锦鞯,冲踏行步阔。
起立高于人,一顿金羁脱。
圉人虽有恩,亦惧来奔蹶。
古称去害群,吾宁痛鞭挞。
咄哉尔何心,无乃忘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