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涧通幽径,扶筇择步过。
高厓危下鹘,重磴曲如螺。
云破鸣泉落,春寒剩雪多。
谁言中有地,不识在山阿。
绝涧通幽径,扶筇择步过。
高厓危下鹘,重磴曲如螺。
云破鸣泉落,春寒剩雪多。
谁言中有地,不识在山阿。
这首诗描绘了大仙峡的壮丽景色与幽静氛围。诗人叶封以细腻的笔触,将峡谷的自然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绝涧通幽径”,开篇即点明了峡谷的神秘与深邃,绝涧与幽径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探索的旅程即将开始。接着,“扶筇择步过”一句,生动描绘了行走在峡谷中的艰难与谨慎,筇杖成为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行走于险峻之地的画面。
“高厓危下鹘,重磴曲如螺”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峡谷的雄伟与险峻。高耸的悬崖上,飞鸟掠过,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曲折蜿蜒的石阶,如同螺壳般盘旋而上,既考验着行者的体力,也激发着探索的好奇心。
“云破鸣泉落,春寒剩雪多”描绘了峡谷中独特的自然景观。云层被风吹散,露出了下方潺潺流动的泉水,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轻柔而又悠扬;春天的寒意未消,积雪依然覆盖着山峦,展现出冬去春来的交替之美。
最后,“谁言中有地,不识在山阿”表达了对峡谷深处未知世界的遐想与探索精神。这句话不仅揭示了诗人对自然奥秘的渴望,也寓意着人生旅途中的不断探索与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大仙峡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探索精神的赞美。
世事忙忙无了程,百年如梦瞥然荣。
不知道有云衢客,刚自争邀尘里名。
欲驻流年泛太清,须知灵药必长生。
纯烧天地阴阳髓,全炼乾坤日月精。
嫁娶阴阳成匹配,对持龙虎自相吞。
伏得离宫赤帝精,感他坎户白龙液。
黄芽祇此是根源,自外徒劳虚费力。
若不曾逢真至人,如何得到幽玄术?
火候须教经九转,丹成直待周千日。
炉上烟生五彩光,鼎中药奋弘红色。
刀圭一粒冲天汉,逍遥顿蹑三清畔。
驾鹤乘龙役鬼神,反笑桑田数回换。
自此长居碧落宫,永共群仙醉金殿。
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
三师七证定初机,剃发染衣发弘誓。
去贪嗔,除鄙吝,十二时中须谨慎。
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
勤学业,寻师匠,说与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乱如麻,百岁光阴等閒丧。
踵前贤,效先圣,尽假闻思修所证。
行住坐卧要真专,念念无差始相应。
佛真经,十二部,纵横指示菩提路。
不习不学不依行,问君何日心开悟。
速须救,似头燃,莫待明年与后年。
一息不来即后世,谁能保得此身坚。
不蚕衣,不田食,织妇耕夫汗血力。
为成道果施将来,道果未成争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湿回乾养育成,要袭门风继先祖。
一旦中,求剃落,八十九十无倚托。
若不超凡越圣流,向此因循全大错。
福田衣,降龙钵,受用一身求解脱。
若将小利系心怀,彼岸涅盘争得达。
善男子,汝须知,修行难得似今时。
若得出家披缕褐,犹如浮木值盲龟。
大丈夫,须猛利,紧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愿力相扶,决定龙华亲授记。
《出家箴》【唐·窥基】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三师七证定初机,剃发染衣发弘誓。去贪嗔,除鄙吝,十二时中须谨慎。炼磨真性若虚空,自然战退魔军阵。勤学业,寻师匠,说与行人堪倚仗。莫教心地乱如麻,百岁光阴等閒丧。踵前贤,效先圣,尽假闻思修所证。行住坐卧要真专,念念无差始相应。佛真经,十二部,纵横指示菩提路。不习不学不依行,问君何日心开悟。速须救,似头燃,莫待明年与后年。一息不来即后世,谁能保得此身坚。不蚕衣,不田食,织妇耕夫汗血力。为成道果施将来,道果未成争消得。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就湿回乾养育成,要袭门风继先祖。一旦中,求剃落,八十九十无倚托。若不超凡越圣流,向此因循全大错。福田衣,降龙钵,受用一身求解脱。若将小利系心怀,彼岸涅盘争得达。善男子,汝须知,修行难得似今时。若得出家披缕褐,犹如浮木值盲龟。大丈夫,须猛利,紧束身心莫容易。倘能行愿力相扶,决定龙华亲授记。
https://shici.929r.com/shici/Srzac2rw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