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欲投书吊汨罗,西风袅袅水增波。
江分梦泽于菟远,地近芳洲杜若多。
野鸟终年从萃止,木奴千树正婆娑。
卜居更作终焉计,华发萧萧奈老何。
更欲投书吊汨罗,西风袅袅水增波。
江分梦泽于菟远,地近芳洲杜若多。
野鸟终年从萃止,木奴千树正婆娑。
卜居更作终焉计,华发萧萧奈老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前往岳阳的途中,途经蒲圻临湘时所见的湘江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首句“更欲投书吊汨罗”,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之情,暗示了他对屈原的敬仰与追思。接着,“西风袅袅水增波”一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风拂过水面,激起层层波浪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
“江分梦泽于菟远,地近芳洲杜若多”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湘江两岸的自然风光。梦泽,古代湖泊名,这里借指广阔的水域;于菟,即虎,象征着力量与勇猛;芳洲,是长满花草的河洲,杜若,是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或美好的情感。这两句通过对比远处的辽阔与近处的芬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野鸟终年从萃止,木奴千树正婆娑”描绘了自然界中动物与植物和谐共存的画面。野鸟在树林间自由飞翔,木奴(可能指柑橘树)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循环与自然秩序的感悟。
最后,“卜居更作终焉计,华发萧萧奈老何”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思考与无奈。卜居,意为选择居住之地;终焉计,意为最终的归宿计划;华发萧萧,形容头发花白,象征岁月流逝。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时光荏苒、年华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安排的深思熟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随牒适荆土,倦游滞京畿。
谋生苦拙讷,事与心恒违。
朋俦一疏阔,山川复间之。
昔问旷莫达,何为遽来斯。
世故有变迁,岁月成推移。
颜藻减丹渥,衣尘化为缁。
稍欣披云雾,复睹联珠玑。
意惬苦不早,情深发弥迟。
夕语厌促漏,晨游恐斜晖。
论旧已慨叹,况乃重乖离。
春草满南浦,时花匝郊圻。
乖人无为欢,感物悲路岐。
昔别已三载,重来复何时。
幸兹书轨同,远迩无不宜。
逸足志四海,羁禽恋故枝。
言念属繁翰,聊以叙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