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哑复咿哑,隔墙闻水车。
车翻水汨汨,如在东邻家。
当轩理嘉树,傍槛移新花。
一浇润枯槁,再濯无尘沙。
济川恐无用,学圃良非差。
房山有南亩,海子馀西涯。
安得谢簪缨,悠悠送年华。
咿哑复咿哑,隔墙闻水车。
车翻水汨汨,如在东邻家。
当轩理嘉树,傍槛移新花。
一浇润枯槁,再濯无尘沙。
济川恐无用,学圃良非差。
房山有南亩,海子馀西涯。
安得谢簪缨,悠悠送年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咿哑复咿哑,隔墙闻水车”以水车的声音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乡村氛围。水车声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穿越墙壁,直入人心,引人遐想。
接着,“车翻水汨汨,如在东邻家”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听觉转向视觉,描绘了水车翻动时水珠四溅的情景,如同置身于邻居家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亲切感。
“当轩理嘉树,傍槛移新花”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他站在窗前整理着茂盛的树木,又在栏杆旁移植着新的花朵,既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细心照料。
“一浇润枯槁,再濯无尘沙”通过浇水的动作,不仅表现了对植物的呵护,也寓意着心灵的滋养与净化,去除内心的尘埃与疲惫。
“济川恐无用,学圃良非差”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在广阔的江河中寻求济世之术可能徒劳无功,而学习耕作农田却是更为实际且有益的选择,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房山有南亩,海子馀西涯”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房山脚下有着肥沃的田地,海子湖畔则是广阔的视野,为隐居生活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
最后,“安得谢簪缨,悠悠送年华”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官场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让岁月在悠闲中流逝的心愿,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意境的佳作。
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
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
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
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分忧余刃又从公,白羽胡床啸咏中。
彩笔谕戎矜倚马,华堂留客看惊鸿。
渚宫油幕方高步,澧浦甘棠有几丛。
若问骚人何处所,门临寒水落江枫。
辟雍流水近灵台,中有诗篇绝世才。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
琼枝未识魂空断,宝匣初临手自开。
莫道专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
轩后初冠冕,前旒为蔽明。
安知从复道,然后见人情。
簿领乃俗士,清谈信古风。
吾观苏令绰,朱墨一何工。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