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
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
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慵懒而娇媚的女子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独特魅力。"莺舌新调"和"鸦鬟犹亸"运用了比喻,形容女子声音婉转如黄莺鸣叫,发髻未完全梳理,显得自然而不失风情。"湘裙欲整还拖"则刻画了她随意的姿态,流露出一种慵懒的美。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表达了她清晨起床后的慵懒情绪,连画眉都带着几分愁绪。"绣帘风约摇桦烛"通过窗帘随风摇曳和烛光闪烁,营造出温馨而静谧的氛围,映照出女子的倦态与眼神中的波光。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天真烂漫,虽然不刻意炫耀,但自然流露出的吸引力已经足够。"魂消一曲清歌却",女子的一曲清唱让人心动,仿佛旧识般熟悉,却又难以捕捉其身影,只能徒然用黛色描摹。
"石黛三螺"暗示女子的美丽容颜,"唤弟称哥"则透露出她与人亲近的活泼性格。"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描绘了女子在灯下站立时的娇弱姿态,蛮靴的点缀更显其独特的韵味。
整体来看,曹尔堪的《高阳台·观女伶》通过对女子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清代女性的柔情与活力,以及她们在舞台上的风采。
前岁河决孙家集,狂澜虽排沙乃停。
微山湖水致倒漾,连延数郡遭灾星。
吾民非鱼罹昏垫,经年不得事春耕。
讵待监门绘图告,中心藏之鸠鹄形。
赈济无过救目下,为求除患谋经营。
伊河减水云捷径,议实倡自鹤年成。
亟今相度大疏剔,而何骑尾贤劳倾。
责成继任举善政,一月一令邮书呈。
自冬徂春工乃就,湖水直下如建瓴。
弃水二万馀顷地,涸出万六千顷赢。
是皆播麦盼夏熟,馀俟晚种秋田登。
南望额手为民慰,诚永逸乎犹难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