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火爵卫客,举之牛口下。
固宜群臣争,孰非入朝者。
不以小亡大,卓论千秋寡。
炳火爵卫客,举之牛口下。
固宜群臣争,孰非入朝者。
不以小亡大,卓论千秋寡。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题养正图六十首》系列中的一首,主题为“亟用贤人”。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与急切需求。
首句“炳火爵卫客,举之牛口下”以“炳火”比喻贤才的光芒,形象地描绘出贤才如同火焰般耀眼,而“爵卫客”则暗示了贤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犹如保护者的角色。接着,“举之牛口下”则进一步强调了贤才的重要性,如同珍贵的物品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不容忽视。
接下来的“固宜群臣争,孰非入朝者”两句,通过“群臣争”这一场景,展现了贤才在政治舞台上的竞争激烈,同时也暗示了贤才对于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性。而“孰非入朝者”则强调了贤才最终都会被朝廷接纳,体现了对贤才的尊重和接纳态度。
“不以小亡大,卓论千秋寡”这两句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表达了对贤才的推崇和对贤才贡献的长远价值的认识。其中,“不以小亡大”意味着不会因为小的失误或短视而忽视了贤才的大贡献;“卓论千秋寡”则强调了贤才的卓越成就将被历史铭记,其影响深远,值得后世学习和效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贤才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以及对贤才贡献的长远价值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古代君主对于人才的珍视和对于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官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富,谁知公子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