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常面山,山体恒宁静。
俯槛亦临水,水态澹泊永。
明志既可托,致远还因省。
武侯材德兼,其言实堪领。
未能践诸躬,且以质之境。
开窗常面山,山体恒宁静。
俯槛亦临水,水态澹泊永。
明志既可托,致远还因省。
武侯材德兼,其言实堪领。
未能践诸躬,且以质之境。
此诗《澹宁堂》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处静谧的居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心境。
首句“开窗常面山,山体恒宁静”描绘了居所的环境,窗户对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山的静谧与周围的喧嚣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俯槛亦临水,水态澹泊永”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意境,视线从山转向水,水面的平静与山的宁静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和谐而宁静的画面。
“明志既可托,致远还因省”两句则转而探讨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这里的“明志”不仅指个人的志向和理想,也暗含着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内心的寄托。“致远还因省”,意为通过反思和观察自然,可以达到更深远的理解和领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
最后,“武侯材德兼,其言实堪领”引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事迹和言论,作为精神上的榜样。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这里借诸葛亮之名,强调了在追求宁静与淡泊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和与远大的目标。
“未能践诸躬,且以质之境”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尚未完全实践这些理念的自省,以及希望通过这种环境的熏陶,不断接近理想状态的决心。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乍重阳,漫天清露珠垂。
听鸣秋、千林黄叶,飙飙寒色侵肌。
也记起、玉妃贴鬓,也记起、青女低眉。
三径萧疏,千株冷淡,不随春艳斗妍奇。
正好趁、持螯把酒,风趣算偏宜。
满头插,粉花玉蕊,错认酴醾。
向园林、秋光渐老,傲霜挺秀相依。
有宫人、乍吟愁赋,有倦客、重咏新诗。
旅邸情怀,柴桑伴侣,颓然野鹤旧容姿。
忍守著、孤标晚节,知遇雁来时。
西风紧,归来彭泽,检点疏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