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
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
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
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
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
即今原隶见颠末,仍于画上分锱铢。
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
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
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
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
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铜驼陌上生秋草,前者刻石今如扫。
儋边半纸半模糊,下床三日成悲恼。
苍史萌芽何可见,要从笔意生秦汉。
欲将奇字问何人,所守一家如小篆。
是中变幻随形模,钟镈鼎鬲匜盘盂。
如何两京到魏晋,搜尽苍崖惟此书。
即今原隶见颠末,仍于画上分锱铢。
燕然有年固可纪,笔势岂得先黄初。
中郎袖手欲无作,正始不逮况其馀。
幸哉一见俱抵掌,翩翩如反古石渠。
且说金陵佛屋何年灯,晋分隋张犹青荧。
忽听荒鸡还自起,资中之刻不徒尔。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书法艺术,以铜驼陌上的碑刻为引子,感叹岁月流转,昔日的石刻如今已模糊不清。诗人对秦汉时期的书法风格充满向往,惋惜后世难以寻觅那样的奇字篆书。他提到从隶书到魏晋时期的变化,以及燕然山刻石的历史价值,指出中郎等人的书法技艺不及古代。最后,诗人感慨在资中见到的佛屋古迹,尤其是那些历经沧桑而依然清晰的晋代书法,仿佛能追溯到古代石渠遗风。整首诗以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为主线,表达了对古韵的敬仰和对技艺衰落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