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春光里,扬鞭入翠微。
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
谷鸟衔枝去,巴人负笈归。
残阳更惆怅,前路客亭稀。
一径春光里,扬鞭入翠微。
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
谷鸟衔枝去,巴人负笈归。
残阳更惆怅,前路客亭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日商山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机与动态。开篇“一径春光里,扬鞭入翠微”两句,就设定了整个意境:春天的阳光把道路照得明亮,作者策马进入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之中。
紧接着,“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生动地表达了春日多变的天气和自然界的活力:春风吹来,花瓣随之飘落,如同轻轻覆盖在行者的帽子上;而天空中的云朵则带来了细雨,润湿了他的衣衫。
“谷鸟衔枝去,巴人负笈归”两句,则展现了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处:小溪边的鸟儿叼着树枝飞走,而巴蜀之地的人们则背着竹笈(一种用来装载东西的工具)踏上归途。
最后,“残阳更惆怅,前路客亭稀”两句透露出行者在夕阳下心中的惆怅和对未知旅程的孤独感受:随着太阳渐渐西沉,行者的内心充满了不舍与忧虑;而前方道路上的客亭(供游人休息的小屋)稀少,更凸显了旅行中的寂寞和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行者情感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又不无哀愁的春日山道图景。
姑溪城北西风起,台构荒凉俯秋水。
美人罢妆鸾镜尘,宫树长年落红紫。
我思宋祖行乐时,五云不尽来軿辎。
锦筝银瑟度华月,碧纱翠羽生微飔。
当时美人坐台上,绿水青山互相向。
野禽曾遂烟际来,翻得丛中数声唱。
美人於今去不还,白云夜夜愁空山。
空山唯有石泉水,彷佛清泠鸣佩环。
台前野老头如雪,但云台构民脂血。
请君当歌慷慨辞,毋俾今人继前辙。
湘筠展翠叠,冷落金泥双睡蝶。
曾伴冰肌素靥,是水榭嫩凉,桐阴微月。
清歌易阕,怅麝纨、统锁吟箧。
如今剩、枕奁镜屉,一样暗尘黦。悽绝。
自开还摺,怕心染、啼鹃泪血。
经年憔悴恨结,酒腻红绡,粉蠹香灭。
玉京人怨别,听夜夜、桃笙梦咽。
伤心认、飞琼小字,忍对谢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