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凌歊台》
《凌歊台》全文
明 / 汪广洋   形式: 古风

姑溪城北西风起,台构荒凉俯秋水。

美人罢妆鸾镜尘,宫树长年落红紫。

我思宋祖行乐时,五云不尽来軿辎。

锦筝银瑟度华月,碧纱翠羽生微飔。

当时美人坐台上,绿水青山互相向。

野禽曾遂烟际来,翻得丛中数声唱。

美人於今去不还,白云夜夜愁空山。

空山唯有石泉水,彷佛清泠鸣佩环。

台前野老头如雪,但云台构民脂血。

请君当歌慷慨辞,毋俾今人继前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凌歊台的荒凉景象与历史沧桑感。开篇以“姑溪城北西风起,台构荒凉俯秋水”点出地点与季节,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美人罢妆鸾镜尘,宫树长年落红紫”两句,通过描写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芜对比,表达了对往昔荣光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我思宋祖行乐时,五云不尽来軿辎”将思绪拉回至宋朝,描绘了宋祖在台上享受乐章的场景,五彩祥云环绕,车马辎重繁盛,展现了极尽奢华的场面。接下来,“锦筝银瑟度华月,碧纱翠羽生微飔”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的音乐之美与环境之雅,月光下,锦筝与银瑟演奏着美妙的乐曲,碧纱与翠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美人坐台上,绿水青山互相向。野禽曾遂烟际来,翻得丛中数声唱”描述了美人在台上欣赏自然美景,野禽在远处应和的情景,充满了和谐与宁静。然而,接下来的转折,“美人於今去不还,白云夜夜愁空山”揭示了美人的离去,使得山间只有白云陪伴,夜晚的空山充满了愁绪,表达了对美的逝去与时光易逝的哀伤。

最后,“空山唯有石泉水,彷佛清泠鸣佩环。台前野老头如雪,但云台构民脂血。请君当歌慷慨辞,毋俾今人继前辙”总结了整个场景,空山中的石泉水仿佛佩环的清脆声响,而台前的老头白发如雪,见证了台的兴衰与人民的付出。诗人呼吁人们珍惜历史,不要重蹈覆辙,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美的追忆,同时也蕴含了对未来的警醒与思考。

作者介绍
汪广洋

汪广洋
朝代:明   字:朝宗   籍贯:江苏高邮   生辰:? ~1379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猜你喜欢

赠林昌彝联

岳岳贾逵,开九万五千言古义;

铿铿杨政,发七经六十家真传。

(0)

海山仙馆联

园是主人身是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0)

挽张百熙联

以雅量容天下,以学术铸人才,较湘乡益阳诸公,可云后劲;

于侍从见清标,于艰屯表特操,兼文苑名臣二传,独有千秋。

(0)

集唐人闺词联

香烛有光妨宿燕;碧池新涨浴娇鸦。

(0)

挽杨仲愈联

绝代负清名,仰苏黄才调,管鲍襟期,十年来蠖屈林泉,拔剑曲承青眼望;

浮生成大梦,怅北海樽空,东山屐冷,二千里鲸骑沪渎,盖棺惜在黑头时。

(0)

抚宁县王台祠联

补前身未了因缘,是幻是真,吾不信也;

考我公当年政迹,以享以祀,礼亦宜之。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